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征服世界:从击杀穿越者开始 > 第17章 兵行险招

第17章 兵行险招(1/2)

    十二月二十一。

    本想好好过个年,却不想,还要为前线的士卒担忧,尤其是看到杰上奏的书。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道理我都懂。

    但我前脚刚说停战,你们后脚就发起进攻,是不是太不给我面子了?

    ……

    十二月一日,我的旨意传达到前线,并且召回了一半的民夫。

    距离新的民夫到达还要一月的时间,主要是顺道给他们送去粮草。

    到十二月六日前,一切都还算正常,毕竟现在大军的后勤有些薄弱,但偏偏我的将领们不是这么想。

    他们认为,我军虚弱,则敌军轻敌,有心算无心,或可一战!

    然后连攻三天,以惨败收场,付出了将近五千人的伤亡。

    他们证明了,乾燕关并非浪得虚名,城高城厚,难以攻破!

    不过,他们很快获得了转机,有地方猎户向他们透露,有羊肠小道可过乾燕关,直抵青宁城五十里外。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们决定相信这个消息。

    十四万大军只留下文将军的三万安定军,其余十一万大军半夜跟着猎户走小道。

    看到这里,我只想说:“你们发疯和找死,能别带着我的士卒们吗?”

    这个世界哪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哪有阻挡一切的城墙?

    小路肯定是有的,但有路有什么用?

    你人进去了,粮食没进去,这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再说,小路,人走都很危险,更不用说带上攻城器械了。

    没了攻城器械,就算到了青宁城附近,想要劫粮也只能洗劫村、镇级别的聚居地。

    而这些地方的粮食,是肯定不够十一万大军吃的,除非他们打算到氓州内,再造一些攻城器械器械。

    还别说,他们还真是这么想的。

    十一万人,什么牛鬼蛇神凑不出来?全军找出几百名木匠,或者家族之前从事木匠行业的人轻轻松松。

    ……

    十二月十二日。

    他们打下青宁城外三十里的周边村、镇,利用地方上的工具,打造攻城必须的器械——云梯。

    凭借着短短一天打造的云梯,杰他们连攻下四座城池,获得了粮食上的补给。

    南封国人口再多,但士卒不可能说变就能变出来。

    林、甘两州就损失了将近十三万的军队;又派出三万的士卒袭击临海州;还有三万重兵把守的乾燕关。

    这将近就是二十万的士卒,南封国的腹地不空虚才怪。

    就连青宁城守军都不足五千,南封国皇帝、官员、百姓大惊!

    额……这是杰说的,至于他怎么知道城中百姓怎么想,我也不知道。

    九万大军把青宁城团团围住,南封国也动员了青宁城中所有可用之人——壮丁、家丁、护院、禁军,竟然凑出了三五万的人防守青宁城。

    青宁城对于双方来说都是唯一的希望,伊国大军打下了,那就意味着有粮食补充。要不然就凭那四座城池,根本支撑不了大军一个月。

    而青宁城里,那是皇帝住的地方。城中谁都能投降,就是皇族不能投降,尤其是皇帝。

    而皇帝又是国家的天,权利的最顶点。在青宁城百姓和官员没有决定“临时倒戈”时,他们必然拼死一战!

    南封国皇帝立刻向四周求援,甚至允许各地方勤王。

    离青宁城最近的自然是驻守乾燕关的大军,都已经迫在眉睫了,南封国皇帝哪里还管什么乾燕关,立刻命令乾燕关的大军回援。

    虽然三万大军有些杯水车薪,但也能分摊部分压力。

    驻扎乾燕关的是辞克守,他留下一万人继续驻守乾燕关,亲自带着两万人回援青宁城。

    他深知,如果就这样放弃乾燕关,无异于门户大开,伊军的后勤源源不断供给,青宁城早晚要破,所以留下一万大军继续驻守。

    当然,这是杰的猜测,也是我的猜测。

    我之前说了,走小道的是十一万大军,而围攻青宁城的是九万大军,消失的两万大军自然是在路边埋伏南封国援军的虎翼军。

    就这样,乾燕关出来的两万人和沈易东的军队碰到了一起。

    两军人数并无差距,甚至是士卒的质量都相差无几,主要是虎翼军还有一半的南封国降卒。

    但埋伏一方,肯定是有先发制人的优势。

    最终,南封国将领辞克守被宋今安和十几名士卒围攻而死。

    虎翼军用三千的牺牲,杀了七千敌军,俘虏一万多余。

    当一个军队伤亡只有一成的时候,士卒们是察觉不出敌我两军的差异。

    可当伤亡达到一半,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知道大事不妙,或者说败局已定。

    将领的指挥是决定战役胜败因素之一,可士卒们的心理也是因素之一。

    双方士卒,谁要是先察觉己方势弱,那只会败得更快,谁要是察觉己方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