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翰初几番争论之后,他决定派出自己的副将,邓州的兵马指挥使曹向川到高笙书的讨逆军大营,当面要同高笙书商定归正事宜,并让高笙书方面书面做出承诺,这样,他才会做出最后的决定。
于是,曹向川就跟着胡翰初来到了高笙书的大帐。
曹向川以前常年在西北边关跟随方向学与柔然国作战,性格刚烈,做人极为忠义,见到高笙书之后,他首先恭敬致礼,说:
“殿下奉命担任征讨大元帅,出征边关,数月之间竟长驱直入,攻入龙城,逼得蛮夷大单于投降乞和,俯首称臣,一举荡平蛮夷之患,这等大功直逼汉代封狼居胥的的霍去病,末将真是钦服。虽然现在你我刀兵相见,但殿下如此奇功,先受末将一拜。”
高笙书赶紧扶住曹向川,说:
“曹将军高义,今日咱们虽然刀兵相见,但你适才这番话,乃明大义于胸,怀仁心于内,这般磊落风骨,非世人所可及,恰似青松立雪,令本王肃然起敬。”
一番客套之后,两人之间互有好感。曹向川说:
“殿下,我军主帅方将军意欲归正,与殿下一道共举义旗,匡扶正义,讨伐奸臣贼子。不过,方将军心中还有一事担忧,请殿下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说法。”
“嗯,曹将军但说无妨。”
“殿下也应清楚,前些日子,贵方的段友山元帅率军与方将军厮杀,方将军不敌,败退回城,而段友山紧追不舍,最终死在我军将士的乱箭之下。段元帅担任将帅多年,末将也曾听他教诲,受益匪浅。可是,刀剑无情,段元帅沙场捐躯,我等也是无奈。故此,方将军的意思,如果他率部归正,殿下以及属下会不会就此事责难方将军,殿下必须要给我等一个明确的说辞才是。”
不错,那方向学杀了我军数千将士,他要求不能因此受到清算,这样的想法也属正常。从战略角度来说,咱接受了他的投降,咱和澄如的力量就会逆转,这可是大大的关键啊。虽然,段横心中肯定过不了这个坎,但为了大局考虑,咱必须答应赦免方向学。
于是,高笙书爽朗大笑,说:
“两军交战,执戈相向,各为其主,乃忠君事国之责;归正之后,双方握手言欢,既往不咎,是存仁厚通达之心。昔日楚汉相争,垓下胜负已分,汉高祖刘邦也未诛杀楚军士卒,更未株连项氏余族。
“兵戈相见,本为形势所迫,非关个人私怨,你我今日为阵前仇敌,明日便为同道,若以昔日阵上曾经厮杀论罪,怀宿怨不释,则冤冤相报,何时可休?曹将军,本王郑重向你等承诺,如果你们向我军归正,本王对你们既往不咎。本王如若违背诺言,则天地不容,神明殛之!”
大梁国的时代,大家对誓言甚是敬畏,曹向川见高笙书如此郑重承诺,心中大喜,说:
“殿下如此豁达胸襟,顿时让你我两军化干戈为玉帛,尽显英雄磊落之风。末将回城之后,立即与方向军率部归正,挥师南下,讨伐京师的奸臣贼子。”
“曹将军,本王还有一言,方将军与你等易帜归正之后,方将军麾下的将士仍归他统领,本王绝不安排一人一卒,而钱粮辎重,本王自会根据你们的人数足额安排,不会另眼相待。这一点,方将军放心就是。”
第二天,方向学率领麾下四万余名将士出城,在城下列队。
高笙书见城下的大梁军长枪若林挺秀,大旗迎风招展,士卒们面色坚毅,目光如炬,铠甲相连成银浪,步伐起落似雷鸣,进退颇为有度。他不禁点头赞叹,对身旁的魏笙武、赵勇高及楚中天等几位将官说:
“都说方将军善于统兵,今日见到他们的阵容,本王深有同感,幸亏他易帜归正,不然,我军今后又会有多少将士牺牲在这邓州城下啊。”
赵勇高赶紧说:
“殿下高举讨逆义旗,顺应天理,天下有识之士都会被殿下感召,末将以为,义旗所指,人心所向,殿下的正义之师所至,万民景从,如百川归海,如群星拱月,很快就成浩荡之势,不可阻挡,谅那澄如逆贼必定无所遁逃矣。”
啊哈,想不到赵勇高这等赳赳武夫也会懂得拍马屁,这番话说的咱很开心,看来,咱以后作为一个大大的领导者,马屁话必定如滔滔江水奔涌而来,咱如果不注意,还会被淹死在这彩虹屁里呢。
方向学策马到高笙书跟前,翻身下马,躬身致礼,说:
“殿下,末将早就听闻殿下禀乾坤之正气,承日月之华光,文能提笔安邦,博览经史而通古今之变;武可跨马定疆,威震边陲而慑不臣之心。蛮夷之患数十年,竟被殿下妙手剪除,俯首称臣,此等功绩,当载青史,永耀千秋。末将易帜归正,永为殿下牵马坠蹬,效犬马之劳,虽九死而不悔。”
“方将军客气了,将军乃当世良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