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拜见大都督”郝昭躬身下拜。
“郝昭,你禀报蜀军进犯,如今蜀军何在?”曹真据马询问。
“大都督,末将禀报时,蜀军确实东西两面扎营,有进攻陈仓之意。只是……”郝昭言语支吾,“只是不知何时,突然之间撤走了。”
曹真闻言眉头微蹙,“蜀军去向何处?”
“末将派人探查,蜀军大队人马,向西北方向而去。”
“向西北而去?”
“大都督,蜀军西西北而去,只有街亭一条路可走。”郭淮此时说道。
诸葛亮几月来按兵不动,前番突然进兵,一举切断他与陈仓的联系,现在并未交战,却又全军撤走。
诸葛亮到底想干什么呢?曹真凝眉深思。
“全军原地驻扎,结营休整!”
一时思索不通的曹真,最终下达了扎营的命令。
“丞相,我军已全军撤退至街亭一线。未见魏军追击。”
姜维向诸葛亮禀报。
“不急”诸葛亮神情平淡,“曹真不是无能之辈,我军先是突然进兵陈仓之后,现又全军撤出,曹真心中生疑,不敢立即进军情有可原。”
“丞相,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姜维立即问道。
“大军就在街亭一线扎下营寨,让士兵在街亭高筑营垒,深挖沟壕,多备坚守器械。”
“是”
姜维此时只能完全按照诸葛亮的军令行事,自停战之后再次出兵,他们这些将领愈发看不懂诸葛亮想要做什么。
又不打,撤又不撤。打又打的不彻底,撤也撤的不彻底。
诸葛亮到底在谋划什么?!
诸葛亮眼看着前方,没有想要解释的意思。
不是一切的计划都要说明白,瞒住自己才能瞒住敌人。
成都
“陛下,最新筹集的一批军粮已经装车完毕,即日就要发往汉中了。”
黄权向刘备禀报。
“嗯,告诉押粮官要确保万无一失,将粮草运到汉中,快速发往北上。不可耽误丞相用兵。”刘备嘱咐。
“喏!”
“公衡”
“朕如果没记错,丞相出兵应该已经有半年了吧。”刘备突然问起。
“陛下记得不错,丞相自四月从汉中出兵,如今已近年末,丞相北伐已经八个多月了。”黄权答道。
一句对话完毕,刘备却迟迟没有开口。
黄权暗自看了刘备一眼。
“陛下,臣有句话不得不讲。”黄权神态略有些犹豫。
刘备回眸一眼,“公衡有话只管说来。”
“陛下”黄权拱手,“丞相十万大军北伐,征战日久,如今再送去这批粮草,蜀中的屯粮可就要见底了。”
“此次北伐只动蜀中粮草,未曾调集荆州各郡之用。后续蜀中无粮,来年新粮征收与调集荆州之粮草,都将迁延日久,恐对战事不利。”
“陛下,臣不是对丞相北伐之事有异,只是有此顾虑。”黄权又解释道。
刘备闻言,面露思索之色。征战一生,他岂能不知其中之重!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几乎是一条用兵的铁律。
生存是战场的首要条件,粮草补给几乎可以决定战场胜败。
他们发兵北上远涉千里险峻,粮草更加重要。
刘备眉头微凝,他不相信孔明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也实在没有想清楚,孔明如此反常用兵的原因。
如此牵引日久,不似孔明的用兵之风!
“当年朕领兵外出征战之时,丞相时时坐镇后方,兵源粮草源源不断,足兵足食!”刘备缓缓说道,“如今反过来,丞相领兵在前,朕坐镇后方。”
“朕能让丞相无法安心在前领兵?”
听到刘备如此说,黄权赶忙躬身拱手。
“陛下,臣明白了。臣立即下去商量对策,务必保证前线大军供给充足。”
刘备对此微微点头。
“公衡”
“丞相对国中政务了如指掌,他岂能不知蜀中国力有限。如今之事必有他的苦衷,我们务必尽力保障后方,前线之事,丞相他自有决断。”刘备道。
“是,陛下”
………………
陈仓一线,曹真大军进驻到此已过去数日。
曹真对诸葛亮突然全军撤退心存疑虑,在陈仓停滞不动。向街亭方向不断派出斥候探查,并从后方向陈仓不断运输粮草军械囤积,以稳定根本。
可援军到达已过一月,会合十几万大军还不能驱逐击败诸葛亮。
刚刚继位的曹叡在洛阳如坐针毡。
“大都督曹真接旨!”
“朕初登皇位,万事俱忧。有西蜀贼子范进,侵我疆土,现有东吴孙权蠢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