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 > 第192章 援边工程

第192章 援边工程(1/2)

    吴郡、日南忙着进行特区行政改革,建国典礼之后,黄平等人也没在洛阳闲着。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不是洛阳一地,也不是中原的吃饭问题。

    是整个新华夏一千八百万平方公里上,八千多万人的生存问题。

    蒙东、蒙西两行省冬季漫长,牧业全凭天意,要怎么解决;

    羌藏行省和益州行省南部山民的生机在何方?

    各地新附部落、民族之间与汉民之间的相处问题应该怎么协调?

    “对于第一个全国五年计划,大家都有什么想法?都谈谈!”

    十月初一,第一个全国五年计划提案出来之后,在洛阳大会堂政议厅第一次召开部门首领和常务扩大会议。

    探讨五年计划的合理性,研究稳步推进计划落实的方法。

    会议统一总方案之后,各部门相继开始制定对应的计划。

    此时,吴郡孙坚传来汇报,特区的法治整顿工作初见成效,并在之后提交申请,希望将吴郡特别行政区更名为东吴特别行政区。

    对此,中央开会讨论之后,认为吴郡确实不是曾经的吴郡,同意了他的改名申请,同时发布文件通报全国。

    没多久,曹操的工作汇报也提交了上来。

    不止他们,进入冬季,各行省、各部门下属单位的第一次年度工作汇报都在有序的发往中央。

    正好为各部门的计划制定提供切实可参考的数据。

    到了冬月末,再次在当日的议政厅召开会议。

    这次各部门都是准备充分。

    其中文化教育部首先提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间之内,要完成全国人民80%的脱盲率。

    保证每一个治下的村或部落都有一个以上的识字人群,杜绝文盲的区域性特征分布情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新增至少30万教师岗位,同时需要全国实行至少三年的义务教育政策。

    工业与商业部计划在五年内完成所有镇级供销社的搭建,将全国各地的特色产出精确到镇,将农工业产品建档造册。

    在全国打造区域性经济合作试验点五十个,同时在这五十个区域兴建五十座钢铁厂,及其他配套基础工厂。

    要提高农业产出,就需要就近解决区域性农机缺口问题,工商部的区域经济中心计划,是铸好农业生产之锄的关键一步。

    农业与军事部在此基础上,提出将小型化肥厂配套到各区域的计划,获得了大多数人的赞成,但有少部分人并不赞成。

    究其原因就是化工厂的污染问题,这些年在常山——渤海这个双核经济政治中心区,化工厂的污染问题已经初见端倪。

    对于将化肥、化工厂遍地开花到全国的计划,多数人其实都是担忧的态度。

    甚至全国五十区域全体系自给自足工业的建设设想,不少人都保留了反对意见。

    其中包括黄平,他清楚地知道,华夏人的经济思维核心就是自给自足,这不会因为统治阶级的变化而变化。

    所以对于工商部拿出这个计划,他并不惊讶,因为他们所有人都是种地思维。

    工业的发展模式,遵循的还是农业的思想指导,差什么我种什么,指导缺什么我造什么,主打一个品类齐全。

    之所以没有反对,保留了意见,是因为黄平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全国人民不饿死。

    先要吃上饭,吃饱饭,才能考虑吃好饭的问题。

    污染问题,只能说尽力处理。

    空谈保护环境是不现实的,群众都要饿死了,谁还在意世界还好不好,环境被没被污染。

    好在,现在的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外部力量需要应付,都是内部问题待处理。

    所以工商部和农军部的区域建设计划,最终还是通过了。

    只是黄平等人将环境友好型产业的概念提了出来,倡导群众舆论呈低污染性工农业方面导向。

    这些计划,对国土与资源部、道路与通信部等其他部门也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在会上,各部门的计划进行了进一步修改之后,就此确定下来。

    会议决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就从2902年正月正式开始,但是文件发布是在最冷的腊月,北方的几个行省是注定传达不到基层了。

    “夫君,你说,我去把宋渊挖来国资部怎么样?”

    回家后,顶着憔悴的脸,张灵征求黄平的意见。

    “呃,宋渊?你怎么想起请他了。”黄平对宋渊可太熟了,确实是能帮张灵他们国资部渡过难关的大能。

    “国资部需要尽快详细地统计出国家领土和资源分布,为其他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数据。”张灵说道,“但是那些家伙,才散会就问我要数据,这也太急了吧。”

    “这倒没事,有多少给多少吧,毕竟他们也不可能全面开花,也得先从有基础的几个革命中心开始,那些地方的资料,我们还是很齐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