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吴郡与我日南,乃是黄平为华夏所设两大忧患,两大驱动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等若不甘为陪衬,自要迎难而上,努力发展,如王上有冠世之才,孟德自当甘为垫脚石,若其不能,操说不得要行周公之事。”
荀彧深吸一口气,终于缓缓点头:“曹公为国为民,用心良苦。彧,愿说王上,陈说利害。”
数日后,到达日南新雒,一份刘辩亲写的诏书,由日南王宫发出,洋洋洒洒宣告了废除奴役的事情。
同时刘辩亲自出面,张罗曹操和何皇后的亲事,给足了曹操面子。
曹氏、夏侯氏的曹操嫡系力量对于刘辩的态度也有所缓和,曹操做到了给刘辩发挥空间的承诺。
自己一心准备和何皇后的婚事,虽然,他曹孟德已经四十九岁高龄了,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还能干!
刘辩出面,保皇派势力开始慢慢靠近,他们用得滚瓜烂熟的“诏书精神解读大法”,又有了用武之地。
“王上仁德,体恤下民,严惩奸佞”的说法,宣传得很好,很全面。
但是,到了日南这么久,没有任何一个世家的奴仆脱籍。
荀彧亲自出面,召集部分关系尚可的士族代表,晓以大义,苦苦画饼。
但是,没用!
到日南的世家可不是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主。
刘辩少年人的傲气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这怎么和想象的不一样。
说好的我一下令,下面的大臣就会去办呢?
有些萎靡的他,找来刘备等曾经进言要为大汉尽忠的老臣们,请他们像吴郡那样,带头放归家里的奴仆。
结果可想而知,还是失败了,众人各有各的理由,有说家里都是乡党,是同伴,不是奴仆的,也有说家里那些都是雇佣工人,只是还没时间签订劳动合同的。
反正就一句话,他们家里没奴仆,他们没有奴役控制他人人身自由。
刘辩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王府,红光满面的何皇后看见了他。
“辩儿,怎么了?”
“母后,太难了!治政什么的,太难了!”刘辩苦涩道。
“唉,傻孩子,‘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你换个喜欢的事情做呗,大汉的事情,没必要背在自己肩膀上,那是你那个父皇和爷爷败的。”
何皇后这么多年,也看明白了,什么祖先江山,都是浮云。
特别是当年差点儿死在皇宫,被曹操救出来之后,她早就当刘家江山亡了。
“母后,你说亚父能带头放奴吗?”刘辩还是不太甘心。
“会吧,明天我问问他。”何皇后不太确定,决定明日帮他打探打探曹操的口风。
结果次日,曹氏和夏侯氏已经开始放人了,曹操一系地陆续跟上。
但是之后,宣传依旧,还是没人跟上队形,曹氏那里已经开始招募家庭工作者了。
刘辩彻底失望,和荀彧一起来见曹操。
“亚父,你自己干吧,我读书去。”刘辩将手里的王印递给曹操,摆烂了。
“行,我帮你看着。”早就说好的,曹操也不矫情。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