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岁在甲子,诸侯争霸我插黄巾旗 > 第170章 双雄北上

第170章 双雄北上(1/2)

    吴郡,孙府书房。

    窗棂将午后的阳光切割成块,落在深色的地板上,映照着浮动的微尘。

    孙坚背对门口,身形依旧挺拔如松,却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凝重。

    孙策、周瑜带着一身海风与汗水的味道匆匆踏入,看到肃立一旁的孙权,都微露讶色。

    “父亲!”

    “伯父!”

    孙策声音洪亮,周瑜则是一揖。

    孙坚缓缓转身,脸上并无惯常的豪迈笑意,只沉声道:“来了?仲谋吾儿,且将北溟信函给他们,讲讲来龙去脉。”

    孙权应了一声,声音带着少年人少有的沉稳,拾起案上打开的信纸,双手递给孙策,同时说道:

    “大兄,公瑾兄。今日辰时,北溟信使持首席黄平亲笔邀请函,请父亲与公瑾兄面见会谈吴郡治理之政策,函中附有《吴郡特别行政区设立纲要草案》。”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瞬间凝重的面庞,“父亲已阅过。”

    孙策一把展开信笺和那份装订齐整的草案,周瑜立刻凑近。

    “主权归一,治权自治…”孙策念出声,眉头紧锁。

    “军队国家化,防务归属中央、所有军队改编,纳入国家序列…”周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手指在“改编”、“打散整编”等字眼上重重划过。

    “宪法统一,司法自拟,实行经济合作,商路共享…”孙策看到这里,眼神复杂地闪烁了一下。

    “自治时限五十年…”

    周瑜的眉头也深深拧起,这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相当于两任皇帝在朝时间了。

    孙权在一旁适时补充:“依父亲所言,此乃北溟阳谋。

    以自治之名,行收权之实。改编军队,乃是断我爪牙;

    共享商利,是利诱我入彀;

    五十年之期,是温水煮蛙。

    然,若不接,恐其将起刀兵。”

    孙策猛地抬头,眼中怒火如炽:“岂有此理!我江东儿郎的血汗,岂容他黄平说收就收?!大不了一战!我孙伯符何惧…”

    “伯符!”孙坚低喝一声,打断了他的话。

    老将的目光深邃,带着沙场淬炼出的冷静,“战?拿什么战?是青龙军的钢铁巨舰不够利?还是玄武军的铁蹄不够重?且我二人曾立誓允他三件事,如今,怕就是那第三件了!”

    “父亲,昔日与大兄立誓实乃黄平所迫,何以当真!”孙权对于当年的誓言并不认可。

    “住口!”孙坚厉声大喝,“难不成让为父与你大兄做那言而无信的无耻鼠辈?”

    “父亲息怒!”孙权脖子一缩,但还是相劝,“权以为,誓言之事乃政治谋略也,当不得真!”

    书房内陷入死寂。

    孙策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脸上满是不甘。

    孙坚默不作声,脸上神色变换,可见其心中也是纠结万分。

    周瑜则闭目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如同推演着无形的棋局。

    “伯父所言此乃阳谋,避无可避。然,此中亦非全无腾挪之隙!”

    周瑜开口,拿着草案上前,铺在地图旁边,指着“自治政府组建指导意见”:

    “主权归一,此乃大势,国之基石不可逆。然‘治权自治’,却有不小操持空间!官员如何任免?地方财税如何分配?此皆可谈!

    北溟政府要的是名义上的统合与军队的控制权,只要这两点满足,细节上,未必不会让步!”

    他目光转向孙策,带着鼓励:“至于军队改编,伯符,此未必是坏事!纳入国家序列,意味着军械、粮饷、乃至新式战船皆由国家中央供给!

    我江东子弟作为华夏人民,自然有入伍保家卫国服兵役的义务,但兵不可能长生不老,他们会按照北溟的兵役制度退伍回家。

    届时我等成立东吴建设公司,招募这些人才,开拓海外,海洋公约当未忘却,其中明确指出,华夏人民的海外开拓,只要不违反海洋公约所禁止的条款,其他行事自由。”

    周瑜的分析如同在绝境中劈开一道缝隙,孙策眼中的怒火稍退,代之以沉思,孙权也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公瑾的意思是同意特别行政区之事?但要争取更大的利益?”孙坚沉声问。

    “正是!”周瑜斩钉截铁,“十年可见春去秋来,百年可证生老病死……五十年世易时移,只要根基在,未来之事,谁堪定论?”

    孙坚一声长叹,带着几分无奈,决断道:“也罢!仲谋,起草回信。告黄平首席:江东孙氏,感念中央体恤地方之苦心。择日我孙氏将携周公瑾等人北上,商议特区国策。”

    孙坚定下前往井陉行程,特别行政区国策已经传遍天下,吴郡世家自然明白孙氏北行要干什么。

    纷纷往使团里面塞人,暗中也是频频聚首,对此,孙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能跟其他世家闹得太僵。

    在交州交趾郡,曹操同样收到了邀请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