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鬓花颜:陪嫁丫鬟 > 第446章 “我们婉儿未免太天真”

第446章 “我们婉儿未免太天真”(1/2)

    皇上定定的瞧了她一眼,隔了会才缓缓说了一句话,“韩光弼在北疆驻守已有十三年之久,北疆不会有失。”

    语气无波无澜。

    仿佛在说,北疆安不安定,原就不需借一个名字来寄托,

    用不用 “晏” 字,自然也无关紧要。

    皇后默默收回悬在朱帖上方的指尖,转瞬便敛了神色,顺着话头笑道:“叔父确是善战,也极擅练兵,臣妾在家中时,常听父亲说韩家军骁勇。”

    皇上 “嗯” 了一声,指尖重新落回朱帖上,却没再看那些字。

    “北疆近来闹疫病,虽已控制住,但终究是险地。”

    他忽然转了话头,声音依旧平淡,“朕已让人快马传信,将韩光弼一家老小先接回京城,礼部在城东拨了座五进的宅邸,让他们在京中安置妥当。”

    这话轻飘飘的,却让皇后心头微微一震。

    一家老小?五进的宅邸?

    韩叔父戎马半生,叔母过世后便断了续弦的念头,连妾室都没纳过一个,膝下更是连半个子嗣都没有。如今韩家算来算去,只有一位老母亲,还是当年特意从西南老家接到北疆奉养的。

    让一位常年礼佛、年过五旬的老太太奔波回京?

    哦,不对。

    皇后突然想起,叔父曾收了一位义女,一直养在老太太院里,是早年在战乱中救下的同袍孤女,算来今年该有十六了。

    皇后垂眸掩去眸底思绪,恭声道:“皇上体恤,北疆将士定能感佩圣恩。”

    “八珍汤炖足了时辰,若放凉了就失了药效。”

    皇后说着打开食盒,捧着碗汤出来放到皇上跟前。

    皇上将朱帖拢到一旁,端起汤碗喝了两口。

    “臣妾此来,除了送汤,还有一事想回禀皇上。”

    皇上将汤碗搁下,皇后斟酌道:“沈氏犯下大错,臣妾无颜为她求情,倒是令宁如今养在宋婕妤那里,宋妹妹照顾的一向精心......”

    “这个朕知道,”皇上没等她说完,便接口道,“晋宋氏为充仪吧,前几日朕去瞧过令宁,宋氏的确用心。”

    皇后欠了欠身,“臣妾代宋妹妹谢过皇上恩典。”

    “曲氏入宫年许,谦让益勤,秉德恭和,对令仪前后两次有援手情分,着即一同晋封,晋婕妤吧。”

    皇后迟疑着问道:“......既要晋封,皇上可有中意的封号赐给两位妹妹?”

    皇上摇动着汤匙,“宋氏端肃执敬,遇事镇静守度,朕瞧着‘穆’字甚好,既合她性情,也显英气。至于曲氏,封号就暂先不给了,先晋位份便是。”

    皇后垂眸应道:“臣妾记下了。”

    匙柄磕在碗沿,发出一声轻响。

    皇上抬眸看向对面的皇后,语气比先前沉了几分:“只一点,玉奴儿满月庆典与瑾妃受封大典不容有失,皇后务必尽心操办。”

    隔了一日。

    景明捧着明黄圣旨,先往叠琼阁传旨。

    宋婕妤晋为充仪,赐封号 “穆”,位列九嫔,往后宫人皆改称 “穆嫔娘娘”。

    半个时辰后,景明收了风池递过来的,远不如会宁殿赏的丰厚的荷包,又顺着宫道去了春禧殿。

    这回的旨意就简省许多,曲美人晋为婕妤,既无封号,也无额外赏赐。

    等景明离开,瑞雪扶着主子步入花厅,声音里带着点小心翼翼的安抚:“主子,虽没赐封号...可终究是晋了位份,等宫里的消息传到府里,老爷和夫人不定多高兴呢。”

    曲婕妤半晌才轻轻吁了口气,语气里裹着点说不清的怅然。

    “...自然是值得高兴的。在堂姐发落冷宫后的这个节骨眼上晋位,至少能让伯父在朝堂上安点心了。”

    她转头看向瑞雪,眸中闪着精光,冷声吩咐:“过两日你出宫一趟,替我送封信给伯父。以前我的话无足轻重,眼下...总算有几分份量了。”

    ......

    纯妃近来除了晨起抄经,竟迷上了做绣活儿。

    案上的放着两双做好的虎头鞋,针脚实在算不上匀整,倒也透着股认真的憨气。

    “娘娘要是觉得闷,不如弹弹琴解闷?”梦竹站在一旁,目光总忍不住瞟向纯妃捏着绣花针的手指,“奴婢来时收拾箱笼,特意把琴带来了。实在不想动,奴婢和蕊珠陪您去后园走走也好,昨儿瞧着那丛木槿开得正好呢。”

    她这话不是没由头的,纯妃自小虽也学过女红,却极少碰这些精细针线,方才针尖险些戳在她指腹上,看得梦竹一颗心悬在半空,直怕她真把指头扎穿了。

    蕊珠手里正替纯妃理着散乱的丝线。

    她叹了口气儿:“往日在宫里,倒不觉得什么。如今在行宫,日子过得慢悠悠的,除了和太后娘娘说说话儿,也没别的消遣,怪不得娘娘要拿针线活儿打发时间了。”

    纯妃没抬头,指尖捏着针在鞋面上慢慢挑,“我算是明白姝儿怎么喜欢做绣活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