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大隐隐于市,道观值三亿 > 第618章 这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

第618章 这倒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了(1/2)

    半个月过去。

    春季班的学员即将结束军训,开启真正的修道课程。

    而这会儿的徐行。

    却是盘坐在大殿内,望着"天地"二字布帛,感受着上面越来越浓烈的信仰之力眉头微蹙。

    这本来是该高兴的事儿。

    但不知道为何,原本这段时间内,布帛里积蓄信仰之力的速度陡然加快。

    如果是春季班的学员倒还好。

    可经过探查后,徐行发现并不是。

    看着无数细如尘埃的光点不断的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如同星河倒悬。

    徐行的眉头越来越深。

    其实这种细小的信仰之力并不算奇怪,大体应该是普通人贡献的。

    在自己唤醒印记之前,布帛里的那些信仰之力,就是依赖长久以来的香客信士贡献的。

    毕竟五庄观也存在这么久了,这么多年来也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

    可怪就怪在… …

    这段时间里汇聚而来的光点太多了些!

    而且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细小的几乎可以忽略的光点还越来越多!

    甚至已经隐隐有超过观里这帮修士提供信仰之力的强度了!

    "这是… ..."

    徐行万般疑惑,用胸口印记感受着那些陌生的光点。

    与修士们提供的信仰之力不同。

    这些细小的光点无比孱弱,却带着一种纯粹的生命气息。

    聚沙成塔之下,居然呈指数级增长,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就在这时,三齐匆匆推门而入:

    "倔驴,快看新闻!"

    三齐递过手机。

    一套30分钟新闻的画面中,一位白发老者正在接受采访。

    徐行一眼认出,那是老伍头。

    "本次疫苗研发的关键突破,源自传统中医理论的启发。"

    伍教授手持一本蓝皮线装书,封面上赫然写着《镇元丹方集注》:

    "特别是徐高行徐道长提出的配伍理论,以及他发明的破症丹,直接为我们的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

    新闻对疫苗的报道,让《镇元丹方集注》从中医界内部流传的小众典籍,一跃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

    画面切换,主持人正介绍着疫苗的生产情况。

    全国已经开始铺开生产,有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免费接种了。

    三期临床试验表明,接种这种疫苗的患者,重症率下降百分之九十九。

    这给让长时间被疫病阴霾笼罩的天空,瞬间出现一丝晴朗。

    徐行目光闪过一丝了然:

    "感情是这么个原因啊… …"

    三齐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他立马点开社交平台:

    "不止如此,你看这个热搜。"

    #疫苗成功研发#的话题下,已经有上亿的阅读量。

    评论区里满是大家的留言:

    "感谢伍教授的辛勤付出,中医瑰宝,国士无双!"

    "果然最后还得靠传统中医,黑子说话!"

    "之前那些中医黑呢,叫,怎么不叫了?"

    评论区讨论的热火朝天,都在庆幸疫病影响下,传统中医站了出来。

    而一部分人,却是立马抓住了新闻的重点:

    "《镇元丹方集注》?徐高行道长?这是什么隐世高人吗?!"

    "嘿嘿,我是医科大中医专业学生,其实这个学期开学前老师就让我们去买《镇元丹方集注》了。"

    "我们也是!我们也是!我们的教授甚至天天抱着《镇元丹方集注》不撒手在研究上面丹方的治疗效果,听说教委已经在讨论,要把这本书纳入未来的中医必修教材了!"

    "难道只有我好奇伍教授重点提的徐道长嘛?"

    "能在新闻里提起的名字,那是那么随随便便的人,必然是带有深意滴!"

    "我们家开中医馆的,算得上是伍教授八杆子不着的徒孙,教授的书刚出版时就买了,不吹牛逼,按上面的丹方来配伍同样一副药材,药性提高了一倍不止!"

    "卧槽!我还以为就我们家医馆发现了,还准备当秘籍使的呢!"

    随着讨论越来越多。

    各种各样的词条也开始出现:

    #镇元丹方救命#、#中医抗疫奇迹#、#徐道长是谁#… …

    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突破一亿。

    万能的网友立马顺着网线,扒出来徐行之前的光荣事迹。

    连带着许久未曾更新的逗音账号,也开始疯狂涨粉。

    相关讨论已经变成了:

    "我还记得这事儿,去年医院持刀行凶,闹的沸沸扬扬的。"

    "卧槽,武医双修?"

    "真的假的,这么年轻?"

    "不会是同名的吧?"

    "应该不是同名,伍教授书里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