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撇了撇嘴,结束双盘打坐。
窗外的月光依旧明亮,可空气中的先天之炁却明显越发稀薄,很快就消散殆尽了。
“也不知道先天之炁为啥跟上班似的,每天两次准时准点从不缺席… …”
按道理来说,地球是个圆的。
又分为了24个时区。
如果先天之炁这玩意儿是固定刷新的话,就显得有些不太合理了。
总不可能这边大晚上的咱搁这儿吸收月阴之力。
同一时间的大洋彼岸,烈日当空的环境也能获得一毛一样的修炼效果吧?!
真要是那样,太极阴阳的理论岂不是儿戏?!
徐行觉着。
更大的可能或许是太阳和地球、月亮和地球转到相应的位置,就会牵动太空里的先天之炁涌入地球。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解释的通在不同时区为啥都是特定时间能够修炼的现象了。
而且还有一个东西可以佐证这个猜想:
先天之炁本身应该是混沌的、不分阴阳的。
自己能根据经脉逆变,把真气转换为纯阳真气和玄阴真气就说明了这一点。
而正因为天地阴阳交割之际。
宇宙里涌入的先天之炁,有了太阳和太阴的加持,才显现出独特的阴阳属性。
这和引炁入体后,真气会打上个人标签应该是一回事儿。
只不过比起太阳之力、太阴之力。
单个修士对“炁”的加持,是远远不如的。
至于原理?!
之前自己不是发现了炁的黑体效应么?
这玩意儿是能吸收光线的,保不齐就是因为吸收了日光和月光,才变得更加浓郁了。
要不然涌入地球的先天之炁,说不定会更加稀薄… …
呃。
这个解释唯一的漏洞就是:
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线,用真气的黑体效应并不能完全解释自己的猜想。
徐行挠了挠头,隐隐觉着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如果自己能找到答案的话,甚至能揭示先天之炁到底从哪里来的秘密,进而揭开修真归途慢慢迷雾的一角。
“阴阳交割之际… …”
徐行像是想到了什么,立刻打开手机登入国际天文研究中心的官网。
调出实时星图。
凝视着星图上的光斑。
脑海中逐渐出现一幅三维立体的影像,与窗外头顶的星空一一对应。
他的指尖不断划过屏幕,脑海中的三维投影也跟着变换角度。
看着上面不断变动的洛希极限参数。
徐行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个致命错误——月球确实不发光,但它的引力扰动才是真正的钥匙!
“潮汐锁定...潮汐加热...”
徐行迅速调出国家空间网站上,嫦娥七号刚传回的实时月幔流体力学模型。
庞大的数据流像是被按下慢放键一般,在视网膜上快速刷新着。
“难道… …先天之炁的阴阳分化不是光学效应,而是引力场在四维时空的拓扑褶皱?”
呃,不是徐行非要拽学术词汇。
而是自己对这个也是一知半解的,只能直接借用科普读物里的名称。
这还是之前发现真气的黑体效应后,才恶补的一些天体力学知识… …
简单来讲。
就是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引力实际上是时空的弯曲,而质量的存在会导致这种弯曲。
四维时空指的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维度。
拓扑褶皱指的就是时空结构中的复杂形状或折叠,这可能会影响能量的分布。
再简单来说。
就是太阳和月亮运行到地球的特定角度,因为引力的作用,会不断泵入先天之炁!
然后因为太阳和月亮本身的特质,会给先天之炁加持上太阳之力、太阴之力。
呃。
叫特定角度或许有些不太准确。
毕竟太阳月亮貌似时时刻刻都在朝地球泵入“炁”。
也就是说东八区的修炼窗口期结束,是因为太阳或者月亮改变角度,转到东九甚至东十区去了… …
“那我只要速度够快,一直追着太阳月亮跑,岂不是能源源不断的捕获先天之炁?!”
我李哥绍刚啊!
玄幻版的戴森球收集天地能量的设想照进现实啦?!
话虽如此,可这个发现依旧让他有些后颈发凉。
现代天体物理学早就证明,月球引力引发的固体潮能使地球地核转速产生0.02秒的日周期波动。
但在修真视域下。
这种微观震颤正在撕裂时空薄膜,就像用音叉震碎红酒瓶——宇宙之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