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客商人趁着喜庆点灯营业,城中百姓闲逛街坊述说喜意。
有人摆了七星灯言可辟邪,有人扎了宝塔灯说能纳吉,还有金鲤灯小巧精致,照亮青石路、孩童最欢喜。
直到第二日喜气才稍散,各地来客追忆昨日酒美,各家长辈教导后人尽心学艺。
周元趁着朝阳正好告别了怀州众人,静心问道心动门开,回返道境重归清源。
待那清源玄门术光辉消散,他便再次见到了清源、妙法、玄境三位传法真人。
不同的是,之前他来是弟子、是晚辈,如今再至已是道友、是同辈。
“师弟来此何为,可是要引观中弟子入真幻道宫修行?”
“三位真人安好,我途经此地,特来拜见。”
对于周元的到来,妙道清源观之人反应不大,但偃山清源观之人却极为振奋。
究其根本还是妙道清源为秘境之地,偃山清源乃人间之土。
在周元与三位传法真人闲谈时,便有人间道人出了秘境道观,忙去通报掌门回山的消息。
虽然李思才是偃山清源观的掌教,周元只是清源分院的掌门,但实际上他的名气比李思要大上不少。
为此当他跨过传送门户,抵达偃山显真殿时,殿内殿外早已被那偃山道人围满。
“我等拜见掌门,恭祝掌门剑出七星、降伏邪乱。”
“怀州距此甚远,你们怎会知晓怀州之事?”
曾引周元拉开玄青纱幔,见清源传送门的宣荣道人闻言,立刻上前一步恭敬而言。
“启禀掌门,陛下有令,不可让封侯之功有名无实,需明功绩以示天下。
为此,您招七星破乱军之事,早在三日前就在丰京周边传开了。”
听闻宣荣道人之言,周元已大致明白魏皇为何助他扬名了。
应是明珠太盛光辉难遮,如此也就不必遮挡了,不如将其捧为神圣,令其名满天下。
那时身负天下之望者,即便走的再远,也会与大魏有不少香火情义。
“原来如此,独喜不是喜、众喜才是欢。
来,我这些时日得了不少特产,你们拿去分了尝尝滋味。”
夜叉王的成袋丹药有了用处,周元随手取出一袋便换来了一众偃山道人欢呼。
趁着分丹时,还有道童挤上前来求教。
“掌门,三山法会时您发的灵桃尤其甜美。
可不知为何,我们收了桃核用心种植,却一直不见发芽。”
“哈哈···,等你们内丹圆满时,那桃自然会发芽结果。
若是等不及我这还有些,你们拿去尝个鲜吧。”
“不对啊掌门,那桃不是从明月中落下的吗?”
再归偃山清源观,周元已不是那位登山求道者。
但这里的人依旧记得他的玄奇,惦记着三山法会前那轮落桃垂酒的水月。
许是道观欢笑引起了留守官吏的注意,也或许他们本就职责在身静待此时。
待周元与那道童分了二十余枚五色灵桃后,他们便捧着一件紫色鸑鷟袍迎了上来。
大魏崇五凤,寓意各不同。
鸑鷟者五凤之一,色紫与玄,象征水与智慧、坚贞不移,亦代表明臣贤士德行无缺。
当然此袍予周元又有他意,一来,他曾为羽林校尉,羽林营旗便是鸑鷟旗,可谓是本出同源显贵于众。
二来,太祝曾言他是明珠出海格,鸑鷟恰巧出水可飞,与他的经历较为般配。
组后便是单纯的色泽之别了,道门崇紫气,魏皇自然要以紫袍待之。
“君侯,请着礼服入丰京,陛下早已等候多时了。”
其实周元还有一件五凤袍,不过那件是象征高远纯洁的鸿鹄袍。
数月前追随他的勋贵子弟还在羡慕他已显贵,成了能与他们父辈同起同坐者。
不想时过境迁,如今周元已超过了他们的父辈,成为了能够影响朝廷决策的新贵。
在礼官的帮助下周元换上了鸑鷟紫袍,又佩金玉冠、着玄鸟祥云靴。
一时间,他与偃山道人的距离好似拉近了不少,虽多了几分权威,但至少不再飘渺高远,有了身几分处尘世的迹象。
“掌门好威武,此去定能名满天下。”
“借你等吉言,定不叫诸君失望。”
威威仪仗羽林来护,三旗飘扬威名彰显。
前旗为靖安侯周、左旗为逸州都督周、右旗为少府丞周。
此三旗集全了武将之威、文臣之权与公侯之贵,这等威仪若是分于多人还有类比者可寻,但兼于一身者极为少见。
五百军士簇拥仪仗,一路向丰京而去,过路者远远看见旗号便知是谁来了。
因此,他们远远跟在仪仗之后,准备去看看天下少有的盛事。
遇到同路者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