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 第922章 优势在我

第922章 优势在我(1/2)

    外面的局势依旧紧张,瓦剌的骑兵依然在四周骚扰,时时刻刻威胁着明军的安全。

    而明军的士气也处于低谷,连续几天的围困,物资紧张,缺水缺粮,让所有士兵都在艰难中坚持。

    朱祁镇知道,若不采取行动,瓦剌的骑兵迟早会在某一时刻发起致命一击。

    此刻,唯一的希望便是等待外援。

    然而,外援是否能够及时赶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朱祁镇深吸一口气,望着帐内沉默的众人,终于忍不住开口:“各位将领,大家辛苦了,继续加强防守,等候援军,同时,我们必须准备好万全之策,无论和谈如何发展,明军的防线不能有任何松懈。”

    皇帝语气坚定,目光中却透着一丝疲惫。

    几天来,这场突如其来的危局已经让小皇帝几乎身心俱疲。

    和瓦剌的战斗,完全超出了朱祁镇之前的预期,局势变得越来越复杂。

    尽管他下定决心,要采取和谈的策略,但心中依然没有完全放下警惕。

    “是,陛下。”

    众将齐声应命,声音低沉,整齐划一,却听不出多少激情。

    成国公朱勇站在原地,拳头在袖中紧握,胸口憋着一口难咽之气。

    他心里明白得很:瓦剌此刻主动言和,绝非诚意之举,而是意图诡诈之谋,欲借和谈麻痹我军,再寻隙而动。

    他朱勇在军中浸染多年,怎会看不透这点?

    可圣意已决,谁敢多言?他不是越王徐闻,身后没有家族根基,也没有那样的资望,敢于拍案斥君。如今所能做的,不过是低头叹息,按旨行事。

    “唉……”

    朱勇沉沉一叹,转身默然退下。

    帐外,内阁次辅曹鼐站在风中,拢着袖子,神情复杂。

    目送朱勇离去,他缓步上前,轻轻拍了拍这位宿将的肩膀,语气低沉:“成国公辛苦了。”

    朱勇没有作声,只是略一点头,算是回应。

    曹鼐心中同样不是滋味。

    他身为次辅,身负辅佐之责,可面对眼前这位刚愎自用的皇帝,再多的忠言也只是空谈。

    回想起方才会议上的气氛,天子听不得半句不同意见,哪怕事关大明社稷,也只求一己安稳。

    曹鼐摇摇头,转身离去,准备去安抚随军文臣。

    这些平日里习惯笔墨纵横的士子,如今骤临兵凶战危之境,个个惶恐不安,若再听闻要“与蛮夷和谈”,只怕要引起更大的震荡。

    此时王振已然迫不及待地接过主导权。

    他担心军中将领暗中阻挠,便命锦衣卫接手和谈一事,将所有信使、文书皆收入自己掌控之中。

    送信的百姓再三陈情,请求亲自表达瓦剌意图、

    王振却冷声斥退,命人将其强行送回瓦剌军中。

    更令人心寒的是,那封回函本应由军政文臣共商其辞、谨慎斟酌,竟被王振独自起草。

    这死太监自认为身处风口浪尖,四面皆敌,唯有这些从东厂带出来的心腹才最可信。

    王振笔走龙蛇,将诏令措辞写得极为强硬:“欲议和,先退十里!”

    语气之中,俨然是以主事之姿,非皇帝意志所托,倒像是他王伴伴代大明号令天下。

    土木堡外二里处。

    也先端坐中军,正在审阅信件,眉头微挑,眼中闪过一丝讥讽的笑意。

    “呵,明国果然怯了!”

    把信函随手一扔,也先冷笑道:“让他们以为我们准备撤兵,给他们一点甜头,再加把火。”

    脱脱不花闻言上前一步,低声道:“若我们假意后撤,是否会引诱敌军轻敌,反而反守为攻?”

    阿剌知院却沉稳地摇头:“他们本就虚弱,守得住一天,是一天,我们的目标不是攻城,而是俘虏大明皇帝,这种局势,必须一点点拖垮他们的意志。”

    也先岂不明白,这不过是明军拖延时间的权宜之计?

    但他正是要利用这缓兵之机,好让敌方放松警惕,为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创造机会。

    当即下令,“全军缓缓后撤十里,阵列不散,旗帜不收!”

    瓦剌大军照令而行,骑兵整齐调转方向,旌旗猎猎,烟尘滚滚,如潮般缓缓后退。

    见蒙古骑兵果然后撤,王振顿时来了精神,整个人神采奕奕,仿佛刚刚失地收复。

    死太监站在朱勇和曹鼐面前,口吻张扬:“你们整天疑神疑鬼的,看看瓦剌人,信义分明,说退就退,哪里像你们说的那么狡猾?”

    朱勇和曹鼐相视一眼,面无表情。他们早已看透王振的性子,如今局势如履薄冰,再与这种人争论,只是徒增烦恼。

    他们皆知,王振是个认死理的太监,一旦以为自己赢了,哪怕眼前是刀山火海,他也会一头扎进去。多说无益。

    无人回应,王振更是得意忘形,居高临下般四顾左右,随即下令:

    “趁现在,赶紧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