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 第913章 大事不妙

第913章 大事不妙(1/2)

    徐华分析出的情报,在第一时间被送往京师。

    与此同时,暗卫也将王振在朱祁镇支持下所实施的一系列荒唐行为,一并上报。

    朱祁镇绕行蔚州、临战炫耀、放弃戒备、防区空虚的各类情报,如雪片般堆满越王书案。

    徐闻坐在书房中,静静翻阅完最后一份密报,脸色已如夜色沉沉。

    他平日极为注重养生,体气沉稳,可这一刻,额头青筋鼓起,连指关节都在微微颤抖。

    “朱祁镇这小子……”

    徐闻低声咬牙,满腹郁结喷薄欲出。

    “前前后后我给他扫平叛乱、筹粮造军、清吏革弊,好不容易替他稳住朝局,他倒好,还是硬生生要往历史的老路上撞!”

    徐华的判断无疑是精准的,甚至比他预计的瓦剌反应还要快一步。

    但就在他部署骑兵奔赴皇帝所在的同时,他的警告,已经先一步送到了朱祁镇的手中。

    只是,帝王未必会听。

    朱祁镇拿着密信,看着那封盖有“武国公”私印的急报,眉头微蹙。

    他尚未发话,王振已抢先看完,冷笑出声:“一派胡言!武国公未上战阵,便已慌乱成这样,还敢自称草原克星?危言耸听!”

    将信摔在案上,王振语气不屑:“咱家倒要问问,这草原之上,有长城屏障,有九边防线,有我大军十万,四面游骑如影随形,他也敢说,瓦剌能如入无人之境?”

    朱祁镇沉吟片刻,也不悦地点头:“朕令徐华留守,原是让他稳扎稳打,如今敌踪未现,他便擅自出兵,确实有些逾越。”

    这时,英国公张辅被召入大帐。

    他刚一踏入,便看到王振脸色阴沉,皇帝手握密信,便知事情不妙。

    等他看完徐华的情报,脸色顿时一变。

    以张辅数十年行伍经验,长城那块空白区域的确异常刺眼。

    “陛下!”

    张辅急声进言:“武国公所虑,绝非空穴来风!老夫细细思索近来战报,瓦剌行军异常散乱,未见主力踪迹,实是刻意为之,诱我放松。”

    他指着地图,语气凝重:“一旦他们集中兵力,绕入长城这片空隙,再突袭御驾所在,只需一战,我军即成混乱之局!”

    朱祁镇眉宇间闪过犹疑。

    但王振再度开口,语带讥讽:“英国公,这番话你上次也说过,如今咱家还没见半个瓦剌兵影,你们这是在质疑陛下亲征之决断,还是在借机抹黑老奴我?”

    张辅强忍怒火:“王公公,眼下不是讲脸面的时候!目前大军虽有十万,然多为辅兵,真正精锐不过四五万,皇驾身边所余者,不足以抗敌。”

    他声音陡然转沉:“更要命的是,火器!火器营配发在骑兵部队中,若敌骑突袭,我们无远程打击之力,只能被动挨打!”

    王振却嗤笑一声:“英国公若胆怯,不妨领兵退守关隘好了,咱家自会安排英勇之士前行。”

    这话不啻于当众侮辱,张辅双目圆睁,刚要发作,却见朱祁镇轻轻点头:

    “英国公,既如此,朕命你带本部前往长城关口守备,此后军中事务,由成国公朱勇统领。”

    这突然的变化,让张辅都有些没反应过来,一时怔住。

    他根本没料到,自己不过是提出风险判断,竟被剥夺统帅之权、发配边防!

    自己这是好心好意的提醒啊,又得罪谁了?

    张辅缓缓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穿着龙袍、眉目清秀的年轻天子,一时竟不知是悲是怒。

    “老臣明白。”

    张辅咬着牙躬身行礼,身影竟有些踉跄。

    这一刻,他终于明白,当年越王为何宁愿辞去首辅,也不愿再伴君侧。

    那不是放弃,而是清醒!

    而在帐外,王振目光阴鸷,心中却是一片欢腾。

    这就是他等待已久的机会。

    张辅虽老,但余威尚在,皇帝多多少少还听他几句。

    可一旦他出局,剩下的成国公朱勇早就是他王振的人,军中调令都得看他眼色。

    等战功一出,朝中谁还敢小看他这个“掌印中宫太监”?

    徐谦?徐华?

    一个个都要看他脸色行事!

    “等着瞧吧!”

    王振心中得意非常。

    可他忘了,沙场上能决定胜负的,从来不是权谋诡计,而是真刀真枪。

    老国公张辅万万没想到,那个一口一个“咱家”的死太监,竟然心思如此繁复阴狠,连他这个靖难功臣、戎马一生的大将都能一纸调令踢出中军帐。

    天子军令已下,张辅纵然心有千般不甘,也只能照办。

    他带着麾下残余部队,缓缓向就近的长城隘口行去。

    心里却还有几分苦中作乐的庆幸:总算不用再面对那个整日阴阳怪气、颐指气使的王振了。

    “罢了,回边关也好,若真有一战,老夫还能在边墙上放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