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成为御史后,我怒喷建文帝 > 第884章 打压徐党

第884章 打压徐党(1/2)

    有了行动纲领,王振办事也更加有章法。

    同时于谦被左迁,徐党中重要成员扳倒,也让心思敏锐之人反应过来,朝局已经开始慢慢变动了。

    朱祁镇身为天子,代表着天下大势,随着他亲政时间变长,威望渐浓,代表着他意志的王振的权势也越来越大。

    以徐谦为代表的徐家,作为臣子,除非犯上作乱,哪怕是手头掌握了可观的力量,还是处于道义上的劣势一方。

    加上徐闻身为家主,已经决定了守势。

    徐谦和徐华一文一武,即便位极人臣,也都只能勉力支撑。

    六部之中,王骥、邝埜、刘中敷、吴玺、魏源、何文等官员,这些被徐闻一手提拔起来的朝臣,通通都被王振视为徐党。

    哪怕是王骥这个历史上夺门之变的支持者,因为和徐闻一样,走的也是以文御武之道,天然和徐家亲近,官至兵部左侍郎,也被打入另册。

    以上这些人,被都御史王文操控的言官进行各种攻击。

    加上王振在朱祁镇的耳边风,几乎一告一个准,或贬或撤职。

    总之就一个原则,在中央的调去地方,地方大员贬至毫无影响力的偏远地区,削弱徐家在朝中的影响力。

    徐谦却牢牢地把握住吏部尚书的职位,和朱祁镇及王振对抗。

    虽然不能正面冲突,但他还是尽可能的保住这些名义上的徐党。

    如果不是有父亲的叮嘱,还有心中一腔挽天倾的信念支撑着,徐谦真想像上次一样,撒手不想干了。

    不同的是,上次是激愤,劳累,这次则是悲哀。

    哪有什么徐党,徐谦是一路跟随父亲的步伐,慢慢步入政坛。

    在他视线中,只有因为志同道合,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过得更好,而聚齐起来的一群人,彼此同心协力,解决各种天灾人祸。

    这种因为信念而集结起来的同伴,被王振这些心怀不轨者视为朋党。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自己就在结党营私,党同伐异。

    正所谓自己是什么人,看别人也是什么样子。

    有人被贬,自然就有人高升。

    王佑在工部以无须示人,公开投靠王振,这让王公公心中大慰,这种忠诚必须得到奖赏!

    他被提拔为工部右侍郎。

    有榜样的力量,自然有人有样学样。

    在这种朝堂剧变中,有人和徐谦一样,坚持己见,不愿攀附阉党,那当然也少不了卖身求荣之辈。

    王振今天就在豪宅之中接见了这么一位,现任兵部左侍郎陈唏。

    既然是兵部中人,他也被编进徐党的册子中,属于被打击的对象。

    他也算是被徐闻一手提拔,于谦任兵部尚书时,也对他颇多照顾,可这些在尚书的位置面前,都不重要。

    虽然已官至兵部左侍郎,但陈唏自己清楚。

    在徐闻心目中,自己不会是接任于谦职位的第一人选,明明自己就差那半步,让他又如何能甘心?

    此路不通,陈唏就走另外一条路,干脆改弦易张,投靠到王振一方。

    通过中间人表达自己的意思后,王振大喜过望。

    他正想着,什么人能够胜任兵部尚书这个职位,投靠过来的官员虽多,并用之人也就那么几个。

    兵部尚书关系着以后自己的声望,不能随便找个人敷衍过去。

    现在人可不就送上门来了吗?

    陈唏也很懂事,见面就给王振行了大礼,磕头示意。

    他这种半路投献之人,想要赢得别人的信任,就不得不展现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给了王振一点小小的侍郎震撼后,王振赶紧把人扶起来。

    别人诚意十足,王公公也要展现自己的风度,当即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把兵部尚书之职留给陈唏。

    左侍郎闻言大喜,又给自己心目中的义父给磕了一个。

    虽然口头上不说,但只要能让自己上位,那就是自己的亲生老父亲啊。

    果然没几天,司礼监便批红盖印,任命陈唏为兵部尚书。

    “王振!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日,徐谦拿着批红直奔司礼监。

    一路上的小内侍们都没能拦住他。

    谁不知道这位首辅大人,可是喜欢揍人的主,他们可不想被揍一顿,假模假样的拦一下也就算了。

    王振好整以暇的坐在书房内,正在练字。

    面对徐谦的诘问,头也不抬地回道:“怎么,难不成徐首辅不识字,陛下御笔亲批的东西都不认识了?”

    “啪!”

    徐谦直接把折子拍在桌子上。

    也是这几年性格好了点,和王振斗了这么久,棱角都快磨平了,才没有学习自家老爹那套,专门把东西拍人脸上。

    “你看看,这是陛下的字迹吗?骗骗自己得了,连我也骗?”

    徐谦怒道:“任命兵部尚书这么大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