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苏辰安的科举之路 > 第343章 初印象

第343章 初印象(1/2)

    苏辰安来过翰林院两次,一次是告假,一次是销假。

    只有这一次,是真正的入职,被早就已经安排好的书吏,带领着,他走过重重的雕花长廊。

    来到一间名叫文翰阁的院落前,这里以后,就是他的办公场所了。

    步入编撰之所,屋内宽敞明亮,四壁摆满了乌木书架,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各类书籍。

    古籍的泛黄书页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仿若在诉说着千年的智慧沉淀。

    书架之间,间隔摆放着几张宽大的书桌,桌面铺陈着洁白的宣纸。

    一方方精致的砚台置于桌角,旁边搁着毛笔、镇纸等文房用具,笔锋在晨光中闪烁着温润的光泽。

    屋子中央,摆放着一张巨大的长桌,此刻数位同僚正围坐于此,专心致志地忙碌着。

    最靠近门口的是李学士,经过旁边书吏的介绍,对方年近四十,面容清瘦,眼神却透着执着与专注。

    一袭月白色长衫,袖口微微挽起,手中毛笔如行云流水般在纸上舞动,记录着史实要事。

    时而停笔思索,时而奋笔疾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滚落,滴在纸上晕开一小片墨渍,他也浑然不觉。

    明明这会他来的也不算是很晚,但是,对方看来已经忙了很久了。

    与之相邻的赵编修,刚过而立之年,性格爽朗,一袭青衫利落洒脱。

    此时他正为一段史料的考证与旁座的钱庶吉士争论得面红耳赤,手中的书卷被拍得“啪啪”作响。

    可眼神中的热忱却非作假,争到酣处,两人相视一笑,又埋头钻研起来。

    坐在长桌尽头的,是德高望重的王翰林,年逾花甲,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

    他身着深褐色的古朴长袍,手持放大镜,仔细甄别着一份古籍残本的字迹,口中念念有词。

    偶尔招呼助手取来其他典籍比对,那严谨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

    角落里,年轻的姚明镜簿默默整理着杂乱的资料,将一摞摞纸张分类、装订,动作麻利且有条不紊。

    而另外一边的长桌上,白群桦那家伙,不知道在书写着什么。

    众人各司其职,在这翰林院中,看起来适应的很好。

    苏辰安的出现,很快就被人发现了,姚明镜,昨日就知道他这妹夫已经到了京城。

    倒是不知道,对方竟然连休息都顾不得休息一天,竟然第二天就前来赴任。

    嘴角的笑容刚刚扬起,就在旁边的白群桦眼神当中闪过一丝轻蔑,嘴角更是发出一声嗤笑。

    “就这样的人,只会泯然于众人。”

    白群桦的声音很轻,就连坐在他不远处的姚明镜都没有听清楚对方说了什么。

    但绝对不是什么好话。

    白群桦在之前,与自家表哥交谈过之后,还想着与对方好好的打打交道。

    不介意自己放低身段,给对方一些脸面。

    谁知道,对方还真是个蠢的。

    明明在官职都已经定下的情况之下,非要为了那一点点虚荣风光回乡。

    殊不知,就对方耽误的这六个月时间,他们这一批早就已经进来的人,在中间做了多少事情。

    对方想要再融入进来,可没那么简单,更别提,如此,不顾大业,没什么事业心的人,能有什么能力。

    不过就是纸上谈兵,不过就是空会读书的书呆子。

    所以,白群桦打从心底里看不起这个农家的小子。

    苏辰安看着,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的同僚们,轻咳一声,众人的目光,瞬间往门口的地方投来。

    看着与他们,穿着一样服饰,但却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起码那颗,红色的朝珠,就证明着,眼前的人是什么身份。

    按照规矩,入翰林苑的,除了状元的朝珠与他人颜色有异。

    其他的与众人,都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眼前这人的身份,是谁不言而喻。

    对方小小年纪,光是站在那里,就让人觉得温润如玉风光霁月。

    翩翩少年郎,意气风发。

    苏辰安很满意大家的目光都朝他看来了,毕竟,他回来的这么晚。

    可没有人,也没有在这里面有什么交往,更别提,有人会主动站出来向众人为他介绍。

    姚明镜,一开始其实就想站出来介绍的,但苏辰安眼神交会之间,就知道没这个必要。

    苏辰安先是微微拱手,向屋内众人行了一礼,面带歉意地笑道:

    “诸位同僚,苏某来迟,实在愧疚万分。

    前些时日回乡省亲,家中琐事繁杂,一时脱不开身,耽搁了这许久才归来,还望各位多多海涵呐!”

    说罢,他又直起身来,目光温和地环顾众人。

    “这位就是苏状元,看起来果真风度翩,文采过人。这不,有本事的人,总是要来的晚一些。”

    说话的人是那位赵编修,这最先出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