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时隔上一次见面,半年时间过去了。
这两个老家伙,老黄牛,大明的封疆大吏,忠心耿耿的功勋大臣,头发又白了不少。
说实在的,在朱皇帝的心目中,如此忠贞不渝的大臣,已经是屈指可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边,郭之奇和连城璧,感受到肩膀上的体恤之心,眼眶瞬间就红了。
浑身激动难耐,哆哆嗦嗦的,膝盖发软,就要再跪下去,口中再次高呼:
“陛下圣恩”
“老臣、、感激涕零、、”
“老臣身体很好,老臣叩谢陛下的老参茶”
“皇恩浩荡”
“老臣、、永世不忘、、”
“老臣,无以为报,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这就是恩典啊,读书人出身的他们,吃不消朱皇帝的热情关心。
这他妈的,几十个大明重臣,众目睽睽之下,朱皇帝上来就问候身体,任谁都得掉眼泪。
他们还听说了,朱皇帝特别钟爱老参茶,但御赐的人,却是没几个啊。
没看到嘛,旁边的六部重臣们,全部在行注目礼啊,羡慕妒忌恨,全写在脸上。
说实在的,如此圣明精明的皇帝,军政一把抓,大明王朝焉能不强盛啊。
“呵呵”
高大魁梧的朱皇帝,强势霸道无比,一手一个,轻轻托起他们的下跪。
面带微笑,继续呵呵笑道:
“两位爱卿啊”
“心意到了就行”
“跪来跪去的,别瞎折腾了”
“朕紧急把你们召集回朝,也是迫不得已,让你们劳累了”
“事急从权,事关重大,为了朝廷的光复大业,也只能委屈你们了”
这一次的密谋廷议,朱皇帝都是算好时间的。
丁仁的锦衣卫,把需要召见的封疆大吏,前线大将,时间都卡死了。
李定国,李来亨,郭之奇,连城璧,贺九仪,吴三省,朱蕴铗,白文选等等。
他们这帮人,接到圣旨后,只有一天时间,安排交接手头上的要事,然后就上路回朝。
没办法,如今的大明王朝,西南六省,东南亚,中南半岛,都有不少地盘。
这一次的东征北伐,出兵的战略,后方的安排,都是重中之重,都得安排好,不能马虎了事。
“好好好”
“身体好,就好啊”
“小李子,你记一下”
“下朝以后,把朕的老参茶,多送点给两位老大人”
霸气强势的朱皇帝,老辣至极,又轻拍了几下,吩咐了几句。
两个老黄牛,都是正统的大明读书人,真正的忠臣志士,得好好赏赐恩宠啊。
“江夏王”
“怎么样?”
“阿拉干,那边的气候,还习惯不?”
“阿拉干,远离朝廷,也是朝廷的新疆土”
“当地的老百姓,言语不通,桀骜不驯,难以驯服”
“爱卿啊,辛苦了,劳苦功高啊”
、、、
安抚了两个封疆大吏,朱皇帝就找到了朱蕴铗,开口赞赏几句。
还是老规矩,先拍了拍肩膀,以示恩宠,还顺便抓住肩膀,防止朱蕴铗跪下去。
没错的,对待这种大功臣,朱皇帝得给恩宠啊,少跪一点不过分的。
江夏郡王朱蕴铗,在明朝宗室里面,还算是有能力,有胆略,比较忠心的重臣。
当初,在阿瓦城的时候,朱由榔的小朝廷,全部被软禁,活的不如狗狗。
这个朱蕴铗,听闻朱雍槺带兵杀进缅甸,当场就敢跟马吉翔硬刚,抗旨不遵。
后来,朱雍槺打下了阿瓦城,登基以后,才听闻此事,当然要重用了。
阿拉干,地处东亚和南亚的交汇口,妥妥的战略要地,风水宝地。
朱蕴铗身为朝廷宗室,也不负圣恩,掌管阿拉干的政事,把本地的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打造战船商船,开拓海贸,征收赋税,配合军头马宝,吴三省等等,都是大功劳。
此时此刻,被朱皇帝逮着肩膀,朱蕴铗想跪也跪不下去。
没办法,只能躬着身,抱拳还礼,热泪盈眶,口中激动高呼:
“皇恩浩荡”
“老臣很好,老臣拜谢陛下挂念”
“陛下圣明英武,雄心壮志,开疆拓土”
“老臣是陛下的臣子,也是大明宗室的一份子”
“阿拉干,陛下打下来了,就是大明的疆土,传子传孙,传世万年”
“老臣屡受皇恩,镇守边疆,职责所在,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
、、、
吃过了苦,挨过了打,才知道世道的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