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774章 水西围剿战(上)

第774章 水西围剿战(上)(2/3)

的大明攻击。

    “具体的兵力布置”

    “纳雍城,是他们的老巢”

    “守城的人,是老贼安如鼎,亲自坐镇,遥控指挥各路大军”

    “还有他的三子安世基,兵力至少有一万多人,且大部分都是水西的心腹精锐”

    “黔西城,在最外围,也距离贵阳城最近”

    “守城的人,是安贼的嫡长子安乾,大将龙兆吉,兵力应该有七八千人”

    “织金城,在西南面,防守云南方向”

    “守城的人,是安贼的次子安世显,大将阿武法沙,兵力差不多,七八千人左右”

    “大方城,在东北面,防守川南叙州方向”

    “守城的人,是安氏的核心大将,安武和叉嘎那,兵力也差不多”

    哔哩吧啦的,郭天祯又说了一大堆,关于水西土司的战前准备。

    很明显,水西的安如鼎,反叛与否不知道,但肯定不会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水西土司,世袭的土霸王,经历十几个朝廷,跨越了上千年。

    从蜀汉开始,到现在明末清初,改朝换代,腥风血雨,多少帝王将相,灰飞烟灭。

    但这个水西土司,依然能屹立在贵州西部,超然世外,安然无虞,是真正的铁打土司。

    所以说,这个老狐狸安如鼎,肯定要收缩防区,守住自己的核心地盘,预防大明的攻击。

    反正,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奢安之乱末期,水西土司就遭受朝廷的围攻攻杀,最后也是保存下来了。

    山高水长,崇山峻岭,道路崎岖,实在打不过的话,那就往山里一钻,投降是不可能的。

    “呵呵”

    听到这里的时候,朱皇帝总算有反应了,嘴角上翘,呵呵直笑,眼中尽是嘲讽之色。

    “这个安如鼎”

    “扑街仔,是傻了吧”

    “这种排兵布阵,那不是找死吗”

    “这他妈的,这个老家伙,白日做梦啊”

    “以为朕是个废物吗?能任由他们继续逍遥快活?”

    “一个小小的水西,倘若,全部龟缩在纳雍,朕才会担心呢”

    “呵呵”

    “四处防守,四足鼎立,星罗棋布,遥相呼应,取死之道啊”

    这一年来,朱皇帝南征北战,干掉了几十万的敌人。

    所以说,即便不是战略大师,也一眼就能看出来,安如鼎的布置,问题很大啊。

    水西的老巢纳雍,兵马最多,一万多人的本族精兵。

    其他的三个战略要点,织金、大方和黔西,兵力平均分布,都是七八千人左右。

    这个老狐狸安如鼎,是一个都不想丢,一个都不想舍弃啊。

    当然了,唯一的解释,他们肯定想不到,大明朝廷和朱皇帝的决心,竟然如此之大。

    尤其是朱皇帝,当初提出要搞掉川滇黔,所有土司土霸王的时候,下面的重臣,也是集体傻眼的。

    这个安如鼎,土司土鳖,同样以为就是过家家,大明朝廷会跟以往一样,略加惩戒就行了。

    很明显,这个安如鼎,还活在过去的荣耀里。

    把朱雍槺的大明王朝,看成了天启皇帝,崇祯皇帝,弘光、隆武和永历皇帝。

    当初,朱皇帝最怕的一点,就是土司抱团取暖,或是上山打游击。

    就像滇北的丽江木天王,一路往北撤退,让明军找不到主力,那就难搞了。

    如今,水西土司的安如鼎,把兵马都散开了,在朱皇帝眼里,那就找死的节奏。

    “陛下英明”

    “吾皇圣明,一言中的”

    下面的郭天祯,听到朱皇帝的点评后,脸色一禀,心中佩服不已,高呼英明圣明。

    有时候,就是这样,别看朱皇帝很年轻,仅仅20岁,毛刚刚长齐了。

    但战略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也许是受到兵部,几个大佬谋士的熏陶吧。

    “大朝会之后的几天,兵部就收到了的战报”

    “兵部左右侍郎,五军都督府的几个左都督,看到水西的兵力布置后”

    “毫无意外,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水西的安老贼,太轻敌了,离死不远了”

    “很明显,他们的核心地盘,一个都不想丢,都想保住,最后只能全部都丢了”

    这一次的大行动,川黔滇的土司围剿战,都是在大朝会之后,统一行动的。

    所以说,大朝会之后的几天,才能收到最新的战报,水西的最新兵力布置。

    兵部尚书,左右侍郎,五军都督府的几个左都督。

    除了朱禋正,年纪较小,其他的都是百战老武夫,或是战略谋士老狐狸。

    他们这些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水西土司的兵力布置,出现了大问题,取死之道啊。

    道理很简单,本来兵力就不多,仅仅一个土司而已,丁口三十万。

    把这些为数不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