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夏染不在多少差点意思,其他的都没毛病。
给烧了很多的金元宝银元宝和孔方纸。
也没人说夏染的不是,这就是足够强大的好处。
尤其因夏染的存在带动陈家村好多人由农民直接变成吃皇粮领工资的工人后。
就更没人说夏染的不是了。
哪怕心里再怎么愤愤不平,再怎么难受,面上都不会瞎说什么了。
你弱的时候,做什么都是错的。
你强大的时候,哪怕因失误放了屁,别人也会觉得你事出有因,没多大事。
甚至还会有人找补说这屁放的就是及时就是香。
这就是真实的人性。
至于老家的商场,闵经理之前就汇报过,经营的不错。
甚至连附近的几个县城都跑自家商场来进货了。
就因为自家商场的货质量有保障,而且价钱也不高。
这是夏染特意要求着定的。
对老家这块地方她的期待不是一定要赚多少钱,而是让这里的人们用到物美价廉的东西。
希望能多少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二建民已经在兰市成功注册了一家建筑公司。
夏染给下达了第二个命令。
那就是在兰市看着买一块地方。
建一座西北眼镜城,目前照着6层的高度建。
下面的四层开眼镜行,一层给建筑公司当办公室,另一层给自家的分公司使用。
因为现有的眼镜店经营的非常好,好到什么程度呢?
有好多其他城市的人专门坐车过来采买,因为东西既便宜的质量又好。
刚开始李昌顺虽然跟夏染合作了,但没怎么太当回事。
直到那惊人的流水摆在眼前,他才把这事重视了起来。
因为销售的实在太好了,后来又补招了两店员。
其实会计这块也该在招人进来。
不过夏染特意问了现在的会计,是愿意再招个人进来分担她的工作压力呢?
还是她一个人全力承担,多领一个人的工资?
不出夏染所料,对方直接选了她自己一个人干。
并给夏染立了军令状,她保证会干好的。
若干的让夏染不满意,她随夏染处置。
夏染还说什么呢,直接同意了。
因为她也做过别人的员工,很多人宁可多干点活都想多挣点钱回家的。
可惜,太多的老板只想增加工作量不加工资。
后来,李昌顺建议提提价,说“我专门派人去打听着问了,咱们的定价有点低了”。
不过夏染没同意,“提什么价,这个价就可以了,已经是三四倍的利润了,你还想咋?
咱有得赚就行,这里的人可都是咱的乡亲,收那么高的价打算干啥?”
李昌顺.“夏老板,别忘了咱首先是个商人,在商言商,咱在这时候可不能讲道义和义气。”
夏染:“这时候不讲咱啥时候讲?钱是赚不完了,有些钱可以赚有些钱不能赚。
知道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吗,因为我曾真正的穷过。
那种身无分文的窘迫感和难堪感还有焦虑感我都经历过。
我倒是不介意在富人身上割肉,可我怕当压死穷人的最后那根稻草。
你我都不差钱,咱犯不着这个,真的。
若想赚大钱,你就多留意我之前的那个提议,咱搞个大的赚真正有钱人的钱。
而不是在普通老百姓身上榨取最后那点东西,我不想担这个因果。”
这事最后就这么定了。
可之前的店面还是有点小了,有时没办法同时接待太多的客户。
所以夏染才有现在的这一打算。
她想建一座眼镜城,把批发这块兼顾上,她要做西北总代理。
让这些商人掏加盟费的同时,把西北的价格管控死。
可不能有后世的那种价格乱象。
随后就把电话打给了李怀民,让他带着律师去谈眼镜的西北总代理的事。
电话那头的李怀民自然应了,顺便说了这边的情况,洪水基本已经退去。
想恢复到之前的状态,怕是不容易。
依他对夏染的了解,着重说了几个夏染比较关注的地方。
还是缺吃缺药,尤其是药这块。
水是退去了,可好多人都得了洪水的并发症。
这玩意虽然一两下要不了命,可足够让人啥重活都干不了。
再一个是好多孤儿院的婴幼儿数量急剧上增。
好多都是刚生下来就扔孤儿院门口的,尤其是女孩子。
夏染一直听着没说话。
吃这块夏染觉得问题不大。
各地都在捐款,源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