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崇祯:30年不上朝 > 第400章 精神内耗

第400章 精神内耗(2/2)


    最后,内阁通过“票拟”职权,为皇帝草拟谕旨,逐步掌握政务主动权。

    例如,严嵩、张居正等首辅任职时,票拟权几乎等同于大明决策权,宦官的“批红”被架空,甚至皇帝的君权也被彻底压制。

    张居正改革时,以“尊主权、课吏职”为口号,通过内阁整合六部,将文官集团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政策。

    有人说这是国家和体制的进步,控制了皇权,但可惜的是,文官集团做的这些不是为了寻常百姓。

    而是为了自己通过科举形成的“同年”“师生”利益网。

    妄图在垄断官僚选拔、培植个人势力的基础上,将皇帝作威作福、鱼肉百姓的权利搬到文官集团自己身上。

    本质上,只是换了鱼肉百姓的主体,并不是真心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

    例如东林党人以江南书院为根基,通过科举考试联结士大夫,标榜“清流”,攻击宦官与政敌为“浊流”,指责外戚为“逾制”,弹劾勋贵为“不法”。

    只有自己是好人。

    最终将派系斗争包装为“正邪之争”在压制其他势力后,形成“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

    直接导致了党争激化、行政效率低下,埋下了党争与体制僵化的隐患,加速了明王朝的崩溃。

    想到这。

    崇祯沉沉一叹:

    “无论皇帝、后宫 、勋贵、外戚、宦官、文臣、武将,本质上都是蛀虫而已,谁上来都一样,谁当权谁鱼肉百姓……

    作为帝王,能很好的均衡各个势力已经很难了,若想实现君臣民均安乐,更是难上加难。”

    这一夜。

    崇祯想了很多,但没想到一个清晰的治国方略。

    次日精神很不好。

    神色萎靡的坐在御驾中,往成都而去。

    ……

    三日后。

    大军回到成都。

    崇祯将自己关在行宫5日,不见外臣,深度思考治国之道,完全没有进展。

    即便躺在书籍堆里签到,也没得到治国理政的属性。

    最后,他放弃了,因为实在没有一蹴而就的方法。

    但他还是很乐观,因为,目前他刚刚率领曾经的连败将士,剿灭了闯贼和献贼。

    更将大明始终打不过的建奴狠狠揍了一顿,杀了数不清的“王爷”“贝勒”和包衣奴才。

    又在京师杀了千余贪官污吏。

    声望这方面可以比肩洪武和永乐。等刘宗敏祸乱了江南,自己的声望还要更上一层楼。

    这就像是新中国的抗美援朝一样,伟大军队成功的弑神,震惊了全世界,对外彻底消除了外国武装干涉内政的可能。

    对内,功德林中最难改造的战犯,死不认错的敌军将领,全都接受改造了。朝廷里和民间大量的中间派、骑墙派、隐忍派,开始全力配合。

    华夏从剿匪、禁毒、禁娼、吃饱饭、扫盲、进驻基层、开发边疆,到全面工业化、两弹一星等等大事,都因为那一仗打出了国家底气和民族自信,全国上下同心,才能在短短30年里完成。

    如今。

    崇祯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肃清了满朝文武从万历十三年以来六十年里不能打败的各路强敌,

    又利用两件谋反大案,几乎杀尽了朝堂恶劣勋贵和高官,

    也算是打出了底气。

    他今后颁布的政令军令,将会很顺利的传达和执行下去。

    将来崇祯再恢复西域、南洋等地的国土,继而兵发西洋、东土,死后给个“明中祖”的称号实至名归。

    解决了心中的内耗,崇祯终于有心思理政了。

    他首先让王相尧送来近期的奏疏。

    那是太子这两个月批示完成后派人送来的,日积月累下来,足足装了五车。

    崇祯看了一本又一本,忽的眼神一窒,静下心又看了一遍。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