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崇祯:30年不上朝 > 第311章 沔县开战

第311章 沔县开战(1/2)

    马元利派人押解刘广范去中军的时候。

    张献忠也见到了重伤的张可望,并从他嘴里“获悉”了张化龙叛变的来龙去脉,听罢顿时怒发冲冠,额角青筋暴起:

    “娘求的张化龙,简直是条阴沟里的臭虫!

    先是害死朕两个亲生儿子,又折损数万大军,等将来逮到这狗东西,老子定要亲手将他千刀万剐,剜心掏肺!”

    话罢,他看着缠满绷带的张可望,沉声道:

    “老大,你好好养伤,朕这就去沔县给你报仇!”

    张可望脸色惨白却强撑着起身,喉间因重伤泛起血痰,急切道:

    “额要和达达一道去!额要亲眼看着那狗皇帝跪在达达身前磕头求饶!”

    他刻意避开“陛下”的尊称,而是用上自小喊惯的“达达”,也就是父亲的意思,希望这个带着孺慕之情的称呼,伴着自己的伤势,全力唤起张献忠心底可能存在的亲情。

    张献忠目光一滞,伸手按住养子的肩头:

    “待破了沔县,朕要亲手活剐了崇祯老儿,你便亲自动手宰了他那两个金枝玉叶的皇子,给你弟弟的在天之灵报仇雪恨!”

    ……

    沔县。

    城头上,五爪金龙的明黄旗帜和皇帝的天子大纛随风飘动。

    杨正威按剑而立,眼底的肃杀气十足,身旁张煌言的披风被城风卷得猎猎翻飞。

    二人并肩而立,凝视着西方山谷,看着山间缓缓走出的贼兵,皆神情肃穆。

    “贼兵的数千前锋抵达三天了,始终没有出山,原来是在等主力。”

    张煌言却轻轻嗤笑一声:

    “切~什么主力啊,除了被迫北上的四川百姓,就是陕甘和湖广流窜过来的贼寇。”

    杨正威望着贼兵阵中隐约可见的妇幼老弱:“但是人数多啊。”

    张煌言看着城外的百姓,镇静道:“陛下说,百姓会心向大明,必不会助献贼攻城。”

    听到这里,杨正威不敢接话了。

    他与贼兵作战多次,见过贼兵驱赶百姓攻城,见过百姓为一口粟米饭给闯贼指路,见过饥民组团悍不畏死抢食明军的粮车。

    若这话出自督师的文官之口,他必然骂一句“书生误国”。

    但现在这句话是崇祯说的,是金口玉言,他只能闭上嘴了。

    即便今后事实证明陛下是错的,他也得闭嘴,就当崇祯没有说过这句话。

    反倒是张煌言很信任崇祯,他扶着城垛,目光灼灼望着山谷中缓缓蠕动的人潮。

    那些被流贼驱赶前行的百姓,在他眼中仿佛是迷途待归的羔羊,衣不蔽体的妇孺、拄着枯枝的老者,每一道身影都牵动着他的恻隐之心。

    他对那些“敌军”生不出任何敌意,只觉得那是自己要拯救的对象。

    杨正威则完全不一样,他虽然不敢置喙崇祯的金口玉言,但是此时看着被拴成蚂蚱的百姓和凶神恶煞的贼兵,眉头紧紧皱起。

    他曾请旨带兵主动出击,一是尽可能驱散被裹挟来的百姓,二是杀些敌军,给流贼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不过,崇祯以将士能出去太过冒险的理由,给否了,并严令所有人不准出城进攻贼军,只需要专心加固城防,待敌军来时据城而守。

    杨正威只得遵守圣意,他带着士卒日夜赶工,城墙外原本平缓的土地,如今已挖出三道深达丈余的壕沟,沟底插满削尖的竹桩,现在的城防比之前加强了很多。

    即便如此,他依旧担心张献忠动用填壕沟术,不顾一切用百姓的血肉填充壕沟,拼上十万条人命来破城。

    此外,他还担心之前参军守沔县的百姓里有献贼的细作。

    毕竟,张献忠经常派贼兵扮做难民,趁乱进入城池,待贼兵杀到便于城中生乱,甚至策反守军或杀掉门吏打开城门。

    比如,成都,就是用了这一招,三天就告破了。

    但崇祯非常有信心,告诉所有人城里没有献贼细作。

    甚至,为了安定军心,崇祯以皇帝之尊,带着两个皇子和一些御前侍卫,在城内各处举办摔跤比赛。

    杨正威这几天细细观察得多了,只能说:

    “方法很扯淡,效果却很好。不得不说,陛下带兵就是和武将带兵不一样!”

    ……

    城外。

    张献忠率军徐徐靠近沔县城,带着部分骑兵绕着城跑了一圈,脸色越来越难看。

    因为,城外四面的原野里,全是壕沟。

    那些壕沟深六尺,宽一丈,沟底隐约可见森然的竹桩,长梯等攻城器械都难以通过,火炮也被隔离在射程以外。

    不先将壕沟填平,根本没法攻城。他能想象到,一旦战事打响,那一道道壕沟将会吞噬多少人命。

    “幸亏拉了二十多万人,否不然,这座城根本没法打!”

    他啐了口唾沫,勒住缰绳转问汪兆麟:“派进城去的人,有人回话吗?”

    汪兆麟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