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崇祯:30年不上朝 > 第240章 堵截围追

第240章 堵截围追(1/2)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将士歌声多嘹亮!

    将士们整齐步伐奔向杀虏的战场,

    ……

    李过听着明军雷骧营将士激昂的歌声,看着精神抖擞的面貌,心里感慨:

    【我随叔叔带了多年兵马,本以为老营的人马算是精锐了,可是,若是与这些朝廷将士比起来,老营的精锐也只是乌合之众!】

    高一功凑过来道:

    “大外甥,和人家比比,咱们就是泥腿子。我刚刚想啊,咱们也得学学人家雷骧营。”

    李过侧目道:“学他们张嘴唱歌?”

    高一功喜道:

    “什么都学,学那歌,学那长铳短铳,学那什么炸雷,学那精气神,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如今可以学的,估计只有名字!”

    “名字?”

    “对!他们不是叫做雷骧营吗?又贴合实际又霸气,还显得有文化。我们也得起个响亮的名字。

    鉴于额们刚刚归顺朝廷,为了凸显忠心,就叫‘忠贞营’吧!”

    李过点头:

    “行!等得了闲,额去请示陛下!”

    ****************************

    临潼。

    建奴各旗忙碌起来,最先开拔的两黄旗放下了所有辎重,只带上干粮和武器,轻骑出城,迎着如刀的寒风向北而去。

    洪承畴与多尔衮站在城墙上,看看渐渐积雪的大地和正红旗踏起的雪尘。

    多尔衮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询问:“我们能全身而退么?”

    洪承畴应道:

    “现在的处境,和奴才在松锦之战时的境遇几乎一样。

    当年太祖亲征锦州时,见奴才布阵‘有前权而无后守',呈现首尾不相顾的弱点,命大清勇士从锦州西面往南连掘三道大壕,挖穿松山、杏山之间的冻土,一直挖到海边,切断粮饷供应。又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了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引起南朝军心动荡。

    南朝诸将胆怯不愿死战,主张逃走,奴才拧不过他们,便下令于按序突围。

    但是太祖技高一筹,料定南军会在夜里逃跑,提前布置人马沿途阻截。

    嘿,那王朴倒是顺应天命,不遵将令,破坏计划率先逃跑了,吴三桂等人当即随他弃营而走,继而引发南军兵马大乱,骑兵和步兵相互践踏,又遭我大清勇士围追堵截,十三万大军就死烟消云散。”

    话罢,他心里竟然生出了一些快意:

    【当年把我逼的那么惨,这次也让你们尝尝被围追堵截的煎熬。】

    想到这里,他心里又一紧:

    【不对啊,上次是我被迫突围,这次还是我被迫突围,老天爷,你为何如此蹂躏我?当了贰臣已经背上千古骂名,总不能被崇祯皇帝捉回去当众凌迟吧!

    不行,我要全力辅佐摄政王,确保大军平安回辽东!】

    多尔衮闻言,深感不祥,皱眉道:

    “现在的情况如同松锦之战,只不过攻守双方换了位置,亲征的成了南朝崇祯皇帝,被断粮道、被夺粮草的成了大清,军心动荡的成了大清,被迫突围了也成了大清!

    怎么?洪先生认为,我大清会在关中损兵折将?”

    洪承畴心里一慌,面上却从容的笑了笑:

    “不!当年南朝兵败,有个很大的原因是王朴、吴三桂、白广恩等人率先无序逃跑所致。现在大清八旗将士上下一心,谨遵将令,徐徐移兵,必然能全身而退。”

    多尔衮点了点头,似乎在自我安慰,又似乎在回应洪承畴:

    “说的不错!合情合理!”

    他收起了紧绷的脸色,带着洪承畴走下城头,先去看了看汉八旗的步兵,又去了耿仲明的炮兵营。

    耿仲明正在指挥士卒整备马车,忽见大人物来了,连忙小跑过来:

    “奴才见过主子。”

    多尔衮点头:

    “还是自称臣吧……你这边装车可还顺利?”

    “很是顺利。”

    “车轮上的防滑链子结实吗?骡马充足吗?”

    “摄政王放心,一切装备和骡马都很好,明早能按时出城!”

    “火炮是大军的宝贝,一定要好生捆绑,装的牢固。”

    “明白!”

    耿仲明自然知道火炮是宝贝,他更知道自己的价值就在火炮上,否则自己哪能混个王爵,

    “摄政王放心,火炮运输是臣的强项,不会出问题的!臣保证将所有火炮带回去!”

    多尔衮微微颔首:“好好干!回了盛京本王亲自给你请功。”

    话罢,他带着洪承畴去了下个营区。

    眼见“大人物”走了,耿仲明脸上的谄媚散去,换上了忧心之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