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处在高位的掌权者,多数都是冷漠多疑的,那就是经历的多了,使他们的内心封闭起来,甚至他们都没有想过他们已变成了政治机器。
这人世间,不论是谁,都不可能既要又要,哪怕掌握再多权势与资源也是一样,人有得就会有失。
就像在北对弈的曹操袁绍二人。
曹操得到了权势,大义,优势,与之相对的就失去了自由,他的身上多了无形绳索,以此形成了牵绊。
“这个子修,做起事来真够狠的。”
冀州,魏郡。
邺城外,曹军大营。
曹操翻阅着所持密报,面庞没有丝毫表情,可言语间却透着别样语气,“对自己狠,对敌人更狠,这一折腾下来,荆豫两州是出现动荡与闹剧,可那些排斥曹氏,厌恶曹氏的,但凡耐不住性子的,全都暴露出来了。”
“好啊,暴露出来也好,省的一个个躲在暗处,就像老鼠那样,只会干那偷偷摸摸的事情!!”
讲到这里,曹操露出一抹不屑。
在旁站着的典韦、许褚二将,还有跪坐的程昱、荀攸二人,听闻自家主公所讲,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露出各异神色。
别看他们在北待着,可牵扯到许都,豫州,荆州等地之事,他们或多或少是知晓一些的。
尤其是曹昂做的,他们在获悉后是有各异想法的。
“恭喜明公,贺喜明公!”
程昱挺直腰板,抬手一礼道:“经此一变,公子所节制荆豫徐扬四州,固然会出现些折损与动荡,可却使地方只需更加安稳,这对明公,对公子,对曹氏,都是有着莫大好处的。”
在曹操曹昂麾下驱使的文武,虽说出身不一,地位不一,甚至有不少彼此间都没有见过,可他们在一件事上是有默契的。
即今后的天下大势,真要到了那一步,他们会坚定不移的站在曹氏这边。
从黄巾之乱开始,这场波及天下的乱世,持续了二十余载,这前后发生的太多了,汉室如果真有希望的话,那就不会这样了。
既然是这样,为何一定要死守这个势弱的汉室?
选择能直面这乱世,能震慑天下的雄主,难道不好吗?
曹操,曹昂,就是这样的雄主。
认可曹操的,是乱世初期就开始活跃的,他们追随在曹操麾下,不管曹操做了什么,都坚定不移的跟随。
认可曹昂的,是近些年才开始活跃的,他们对曹操的做派不认可,甚至是有排斥,但因曹昂崛起的太快,加之曹昂与曹操不一样的做派,使得他们追随曹氏,但实际是在曹昂麾下驱使的。
这样两股群体,今下尚未真正接触过,仅是通过公事知晓对方,了解对方,而当曹昂回归曹氏核心,就会有人接触起来。
至于这会碰撞出什么,是谁都不知晓的了。
“有什么好恭喜的。”
曹操将密报撂下,满不在乎的说道:“要是连这等小事,都不能办好的话,干脆啥事都别做了,回家抱孩子就好了。”
典韦、许褚、程昱、荀攸他们听到这话,脸上露出各异神色,别看曹操这样讲,但他们如何不知自家主公有多骄傲。
“行了,不聊这些了。”
在众人各异注视下,曹操摆摆手道:“今下北方局势已明,黑山军与袁谭、刘备他们僵持不下,这影响到的不止是冀州,还有并州,而先前被袁本初镇压的内乱,今下又有了起伏之势,这段时日与我军联系的不断增多。”
“袁本初呢,一路逃至邺城,虽凭城高墙厚抵御我军攻势,可邺城的外援却是基本没有了,这大势已站在我军这边,袁本初啊,只怕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曹孟德能逼他如此,哈哈……”
讲到这里,曹操忍不住抚掌大笑起来。
这是自领军进抵邺城以来,曹操第一次笑,程昱、荀攸他们见曹操笑了,这心底生出唏嘘与感慨。
是啊。
如今所处局势,何止是袁本初想不到,只怕有很多人都想不到,毕竟袁绍在天下的势树立的太久了。
从十八路诸侯讨董,到二袁之争,到群雄相争,这不算短的时间里,袁绍一直是以强势面世的。
这也连带着让汝南袁氏积攒了浑厚根基与底蕴,特别是那些门生故吏,让袁绍不知获得了多少好处。
可今下呢?
袁绍所部衰败之势难掩。
一旦邺城被攻破,则袁绍就将被神坛拉下来。
都不说袁绍怎样了。
就说此事一旦促成,曹操将凭此战之大胜,一举奠定在朝中地位,此后将没有人敢在明面上质疑或指摘,曹操领丞相一职之事。
这件事的影响是很大的。
毕竟从光武帝复汉以来,就没有了丞相之位,取而代之的是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