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他又转向诸葛亮等人行礼:“二叔祖,三叔祖,诸葛司徒,一路辛苦,快里边请。”
关羽闻言上前半步,拍了拍他的肩膀,朗声笑道:“好小子,数年未见变得越发稳重了!走,进去说话。”
众人一同步入宫中,庭院深深,花木扶疏,流水潺潺,却仍保留着当年的格局,只是添了几分新气象。
待入了赤乌殿,分宾主落座,孙绍亲自为杨再兴斟上茶,又招呼内侍宫女布酒上菜,忙得不亦乐乎。
张飞性子急,端起茶盏一饮而尽,粗声嚷道:“公礼,俺们此番来,主要是陪振武来探望雯儿那丫头。你快与我等说说,雯丫头身子如何了?”
孙绍忙回道:“雯儿义母一切安好,只是孕期嗜睡,昨日我去探望时,还念叨着义父呢。”
杨再兴闻言放心不少,笑道:“这段时日,有劳绍儿照拂了。我本想给她们一个惊喜,便尚未提前告知。你可没露出马脚来吧?”
正说着,屏风后忽然转出一个女子,身着素雅衣裙,眉眼间带着几分英气,手中端着一碟刚切好的鲜果,款款走到席间。
看她那一身打扮,料子虽不张扬却质地上乘,发髻也梳得简洁大气,明显不是宫女。众人皆是一怔,不知这是谁家女眷。
孙绍见状,脸颊腾地红了,忙起身道:“义父,司徒,二叔祖,三叔祖,容孩儿介绍——这位乃是念武姑娘。”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她……是孩儿心中早已内定的王后,只是……碍于身份,尚未对外公布,今日特意让她来见见诸位长辈。”
杨再兴闻言,细细打量起那女子,越看越觉着眼熟,忽然脑中灵光一闪,恍然道:“你是……太后身边的贴身女官?当年……我你曾有过数面之缘,你还帮太后递过话给我。”
念武屈膝行礼,声音清脆:“正是奴婢。未曾想大将军还记得。”
诸葛亮抚须笑道:“原来如此!公礼眼光不错,念武姑娘看着端庄得体,眉宇间还有几分英气,只是这身份……虽说是宫中女官,终究与王室婚配的规制有些出入。公礼既已认定,想必是已有周全打算吧?”
孙绍脸上红意更甚,忙解释道:“司徒明鉴。念武虽是女官,却聪慧通透,熟知宫廷事务。我已决意日后为她正名,只是眼下时机未到,这才先让她在宫中照拂起居。”
张飞咧嘴笑道:“管什么身份规制!俺看这姑娘不错,配公礼正好!啥时候办喜事?俺定要喝上三大碗喜酒!少一口都不行!”
念武闻言,抬头看向张飞,虽仍是屈膝姿态,语气却坦然:“多谢将军成全。奴婢自知身份微薄,不敢奢求名分,只愿能陪在大王身侧,略尽绵薄之力。”
杨再兴看着她从容不迫的模样,又瞧了瞧孙绍眼中的恳切,笑道:“绍儿既已认定,必有你的道理。身份规矩皆是人定的,只要你二人心意相通,日后好好待百姓,谁也挑不出错来。有什么需要打点的,尽管与义父说。”
孙绍重重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多谢义父体谅。此事确实有些棘手,姑母那边倒还好说,得知此事后,不过嘱咐了几句,便应允了下来。只是母后那里,却总觉得念武出身低微,配不上王室,连日来为此烦忧不已,孩儿正不知该如何劝慰才好。”
说着,他目光恳切地望向杨再兴,声音里带着几分期盼:“义父,您与我母子二人有活命之恩,母后向来敬重于您。不知……可否替孩儿前去说项一番?想来有义父出面,母后也不好拂了您的面子,到时我在旁再细细劝说,或许母后便能答应下来。”
杨再兴闻言,摩挲着下巴沉吟片刻,随即点头道:“也好!此番我等正欲在江东住些时日,待得了空闲,我便随你走一趟,见见王太后,好好说说这事。”
念武闻言,垂眸低低道:“此事皆因奴婢而起,若劳动大将军与太后费心,便是奴婢的不是了。大王,您是知道的,王后之位,奴婢从未有过半分奢想,念武只求能留在大王身侧,便已足够。”
她话音刚落,一旁的诸葛亮已捋须浅笑,接过话头道:“王太后的心思,无非是盼着公礼能得一位门当户对的王后,以固国本。你既认定念武姑娘,不妨多让她在王太后面前尽孝,所谓日久见人心,王太后终究会明白你的心意。”
“再者说,你如今已是一国之主,婚事自当由你做主,只要念武姑娘品行端正,日后能辅佐你打理后宫、安定内外,何愁朝臣与宗室不服?”
杨再兴亦点头道:“司徒说得极是。当年先帝在时,娶甘夫人、糜夫人,也从不论什么门第,只看品性。你既心意已决,便拿出吴王的担当来,慢慢说服王太后便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绍听着两人的话,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笑道:“多谢义父与司徒指点,孩儿明白了。有义父相助,孩儿心里便踏实多了。”
念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