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赞同的点点头,他也是这般想的,更何况荆州军主力并未受到重大损伤。
关平就算是撤军,那也是从容撤军。
“只是我等却不能让关平轻易撤军。”
于禁自是明白解救淯阳是幌子,缠住荆州军主力才是真的。
征南将军曹仁手中尚且还有万余人马,足可以守卫淯阳。
只是不知道关平他舍不舍得在淯阳县外,摆上十万人马围攻。
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此等用兵之法,于禁相信关平也会遵守的,毕竟他现在率领的可不是一支偏军,可以为所欲为。
“关平只是把我们这岸的士卒运回了对岸,兴许还有什么后招,我们暂且按兵不动。”
于禁见众人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说实在的,关平手中的兵力要比他多。
号称十二万大军,不可能全部出荆州。
他估摸着关平手中怎么也得有个万。
而于禁自己麾下七营,大抵上是四万余人。
围攻淯阳城外的荆州军,怎么也有四五万人的规模。
故而于禁认为,敌我双方手中的兵力,不相上下!
八月十四。
是夜,风雨大作!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霖雨为灾,山洪爆发。
于禁在夜深时,猛然听到铁马入梦,当即惊醒。
却是牛皮帐篷被大雨点砸的作响,急忙起身,挑开帐帘,向外张望。
荆州军的营寨内,做好了排水的沟渠,故而曹军拿过来就可以直接拎包入住。
现在整个军营内,雨水肆意横流,汇聚成溪。
于禁心下骇然,突然反应过来了,军营是在淯水岸边,万一被水淹了,岂不是误了大事。
愿不得关平会把他的人从东岸接走。
“立即传我命令,大军向山坡聚集,避免被水淹没。”
董超也是来寻于禁,见他下了命令,出声提醒道
“将军,如此大雨,火把不明,大家极有可能走散。
莫不如挨到天明,看清道路,在往高处避水。”
“不行,这才子时左右,万一后半夜雨势不减,淯水里就要溢出,淹没我军营寨了。”
于禁可是知道,摸过腰部的大水,足可以淹死人。
尤其是己方麾下大多不会水的士卒,遇水淹,他们会更慌乱。
与其现在等着雨停,加大焦虑,莫不如赶紧带他们前往高处避水。
被雨水浇,总比被河水淹,要强上许多。
于禁没有理会董超坐以待毙的思路,直接就强行传达命令。
尽管现在没过了膝盖,可是再耽误下,兴许就能没过屁股了。
曹军军寨当中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开始了向高处转移。
可惜,山洪正在迫近。
万马奔腾之威,就在不远的未来。
至于粮草那更是重中之重,只是用车拉粮草,在大水没过膝盖的地方推车,极其困难。
反观西岸的荆州军,无论是大船小船,皆是有士卒身着蓑衣。
在荆州这么多年,水军的蓑衣那是必备的装备。
关羽父子二人,身着蓑衣,站在船头上,遥望淯水河对岸。
其实黑漆漆的一片,雨下的极大,十几米左右的视线,都看不清楚。
更何况还是淯水对岸呢!
“雨势还不够大。”
关二爷单手扶着环首刀,伸手感受着砸在自己手上的雨滴。
“尽管我们已经提前做好了堵塞河堤的手段,
但我相信于禁不会坐以待毙,留在我们给他预设的营寨内躲雨。”
“既然如此,那就命令掘开,趁着黑夜,冲击曹军一波。”
关羽赞同儿子的话,于禁此人征战数十年,这点眼力见还是有的。
关平身着蓑衣,身后的亲卫又给他打了一个大伞,但身上的蓑衣,依旧被大风吹过来的雨水淋湿。
周仓得令之后,便带着水性姣好的士卒,乘着小船出发了。
黑夜当中,轰隆隆的雷声,狂风呼啸的声音,以及最令人恐怖的洪水来袭。
一下子就把正在往高处转移的曹军士卒给冲懵了。
转移的部队开始出现了慌乱,许多人被山洪冲走。
许多惨叫声,被打着旋涡的洪水淹没,只剩下偶尔的咕嘟声,与向上挣扎的双手。
甚至山洪当中还夹杂着一些圆木,冲击力直接把曹军打的七零八落。
于禁作为主将的命令已经不管用了。
这个时候,大多士卒全都依照着本能逃生,各跑各的,生死听天由命了。
于禁也顾不得传达命令,被他的亲卫簇拥着,往高处前进,躲避洪水。
曹军不成建制的躲在高处避水,至于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