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 第866章 老朱还年轻,说话就是硬气

第866章 老朱还年轻,说话就是硬气(1/2)

    通往皇宫的水泥路,四轮马车行驶其上,平稳如舟。

    车厢内,陆知白闭目养神。

    闹榜。

    自古以来,这可从来都不是小事。

    他想起了历史上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

    那一科,录取的进士全是南方人,北方的一个没有。

    北方举子们直接炸了锅,告到老朱那儿。

    老朱那暴脾气,当场就把主考官给宰了,自己亲自审卷。

    结果呢?

    重新录取的六十一人,又清一色全是北方人。

    这操作,突出一个简单粗暴,用杀人来搞南北平衡。

    看似解决了问题,实则在南北士子之间,挖开了一道深不见底的血色鸿沟。

    他又想到了北宋。

    王安石,司马光,哪个不是千古人杰?

    他们的变法与守旧之争,本是国策路线之辩。

    可争到最后,却成了新党与旧党,成了朔党、洛党、蜀党……彻底的地域攻伐,党同伐异。

    一场本该富国强兵的改革,最终在无休止的内耗中,耗尽了大宋最后的元气。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而现在,这只看不见的黑手,竟想让这恐怖的一幕,在洪武朝提前上演!

    不过……

    陆知白嘴角无声地勾了一下。

    也并非无解。

    后世的康熙,一手“博学鸿儒科”,不就玩得挺溜么?

    于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制科取士。有博学鸿儒、经济特科、孝廉方正科等名目。

    就把江南那帮最难搞的刺头文人,收得服服帖帖。

    当时天下名士,除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拒不接受荐举外,其他如朱彝尊、汪琬、毛奇龄、施润章等都应选录取,入翰林院纂修《明史》……

    今日这场骚乱,从舞弊,到械斗,再到下毒。

    一步比一步狠,一步比一步毒。

    背后那只手,要的根本不是什么科举公平,而是要撕裂大明,动摇国本!

    陆知白睁开眼,车窗外,巍峨的宫墙影子一晃而过。

    无妨。

    山人,自有妙计。

    现在进宫,不过是看看皇帝和太子大哥的底牌,然后再把自己的牌,以一种“恰当”的方式,轻轻摊到桌上罢了。

    ……

    武英殿内。

    殿角侍立的内侍和禁卫,一个个低眉顺眼,连呼吸都刻意压到了最轻,生怕弄出半点声响,惊扰了殿中那头即将暴走的猛虎。

    朱元璋穿着一身常服,负手立在殿中。

    他没说话,但那双鹰隼般的眼睛里,是山雨欲来的阴沉与风暴。

    太子朱标坐在一旁,面色凝重,眉头拧成了一个死结。

    “儿臣,拜见父皇,见过太子殿下。”

    陆知白躬身行礼,声音平稳,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死寂。

    “免了。”

    朱元璋威严地开口。

    “外面的事,都知道了?”

    “是。”陆知白平静回答,“儿臣已接到禀报,并命学生周志新先行安抚,救治伤者。”

    话音刚落,锦衣卫指挥使毛骧脚步匆匆从殿外走来,呈上一份密报:

    “启禀陛下,东长安门前的骚乱已经平息。”

    “皇家科学院的学子们正在救治伤员,局面已在控制之中。”

    “不少举子幡然醒悟,正在商议联名上书,请求陛下圣裁,重审考卷,而非继续聚众闹事……”

    朱元璋听完,那张冰块似的脸,总算有了一丝微不可察的松动。

    他瞥了陆知白一眼,眼神里闪过一丝转瞬即逝的赞许。

    “干得不错。”

    他又补了一句,声音不大,却分量极重。

    “这,才叫为君分忧!”

    朱标也长长地舒了口气,看向陆知白的眼神里,满是欣赏与了然。

    最紧急的事态消解了就好,其他的事情,便有了时间慢慢商议……

    朱元璋的目光重新投向殿外,幽幽开口。

    “说说吧。”

    “这事,该怎么了结?”

    朱标沉吟片刻,率先开口。

    “父皇,儿臣还是以为,此事当以安抚为主。”

    “举子们多是一时激愤,受人蛊惑,其心可悯。”

    “可将为首煽动之人,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其余胁从者,可既往不咎,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至于他们对科举的疑虑……”

    朱标顿了顿,斟酌着说:“可再组织人手,复核考卷,将优劣公之于众,以示朝廷公允,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话音刚落。

    “哼!”

    朱元璋一声冷哼,仿佛一道冰冷的寒流扫过大殿,气温骤降!

    “妇人之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