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娶妻一个月,才知岳父朱元璋 > 第854章 当为本届会试,策论第一

第854章 当为本届会试,策论第一(1/2)

    堂内重新安静下来,只剩下刘三吾翻动纸张时发出的“哗啦”声,这声音在寂静的阅卷堂里显得格外清晰。

    很快,那声音停了。

    “又是一份。”

    刘三吾从纸堆里抽出一份卷宗,声音里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

    众人好奇地凑了过去。

    那份卷宗的论调,竟与第一份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是这一份,侧重于论证“官营海贸”对沿海百姓的安抚作用。

    文中言辞恳切,说与其让沿海百姓因生计无着而铤而走险,最终沦为祸乱一方的海寇,不如由朝廷出面,通过兴建造船工坊、组织官方船队等方式,给他们一条官方的、安全的生财之道。

    众人还没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还有这份。”

    刘三吾又抽出一份。

    这份的角度更加刁钻,直接从南洋诸国的局势入手,论证大明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通过“官贸”这种形式,对那些首鼠两端的小国施加影响力,以确立天朝宗主之位。

    “第四份。”

    “第五份。”

    “这里还有。”

    一份……两份……十份……

    一份又一份立意相似,但论证角度、引用的数据、切入点却各不相同的绝妙答卷,被刘三吾从那“废纸堆”里接二连三地发掘了出来。

    它们就像是夜空中的星辰,虽然各自闪耀,却又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了一个璀璨而宏大的星系。

    整个阅卷大堂,落针可闻。

    所有考官都停下了手中的笔,目瞪口呆地看着刘三吾面前那座由“废卷”重新堆起来的小山。他们终于明白了。

    这不是巧合。

    这他娘的绝不是一个两个天才举子的灵光一闪。

    这是一股强大的、成体系的、经过深思熟虑的思想。

    这些学子的背后,必然站着同一个人。

    一个怪物。

    到最后,刘三吾竟从那上百份废卷中,找出了足足三十多份这样的卷宗。

    他捧着那些卷宗,像是捧着什么绝世珍宝,手指都在轻微地颤抖。

    “经天纬地……经天纬地啊……”

    老人家激动得浑身发抖,两行热泪顺着脸上的褶子就流了下来,滴落在卷宗的封皮上。

    “此等学子背后,必有一位经天纬地的大宗师。”

    他猛地抬起头,那双老眼里爆发出惊人的光彩,灼灼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同僚。

    “老夫不管你们怎么想,也不管有什么狗屁风险。”

    “砰。”

    他将最开始发现的那份卷宗,重重地拍在桌案上。

    用一种斩钉截铁的语气,一字一顿地吼道:

    “此文,利归于国,强军安邦,与陛下强国富民之心,不谋而合。”

    “此等经世致用之大才,若因我等畏惧而埋没,乃是朝廷之憾,天下之憾。”

    “此卷。”

    “当为本届会试,策论第一。”

    刘三吾的声音并不洪亮。

    但每一个字,都如同闷鼓一样,一震一震的,令人心头狂跳。

    一言既出,再无转圜。

    然而,满堂死寂。

    预想中的附和与赞叹并未响起,那石破天惊的宣告,反而让空气凝固成了一块铁。

    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针落可闻,已不足以形容此刻的压抑。

    终于,一个干瘦的身影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是礼部侍郎,钱大人。

    他对着刘三吾拱了拱手,老脸上每一条皱纹里都写满了恐惧与为难。

    “刘……刘大人。”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仿佛怕惊动了梁上的鬼神。

    “此文……确是雄文,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他先是小心翼翼地给予肯定,随即话锋陡然一转,声音里透出无法掩饰的颤抖。

    “可海禁乃是陛下定下的国策!屡次言说开海便是动摇国本,但凡议论,少说也是要杖责……”

    “我等……我等若将此文评为第一,岂不是在指着陛下的鼻子说他错了?”

    “这……这是在打天子的脸啊!”

    话音刚落,另一位翰林院的考官也急忙起身附和。

    “是啊刘大人!此举无异于火中取栗,太过凶险!

    我等担不起这滔天干系事小,万一……龙颜震怒,因此断送了这位学子的前程性命,我等岂不成了千古罪人?”

    “糊涂!”

    “砰!”

    刘三吾一掌拍在桌案上,茶杯高高跳起,茶水四溅。

    他霍然起身,花白的胡须因愤怒而根根倒竖,一双老眼如鹰隼般扫视着众人。

    “我等在此,受天子之命,为国选才,凭的是什么?!”

    老人枯瘦的手指,重重戳在桌上那堆卷宗上,声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