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各地查清楚,今年粮食入库为何如此之少的事情后,再将这群人与那些在粮食上作假的家伙一起斩了。他们不是说粮食入库少,是因为我宠信你们吗,我就是要让天下人知道,粮食入库少,是人祸不是天灾,是因为国家出了蛀虫,而这些反对百姓读书的人,都是跟这些蛀虫沆瀣一气的坏蛋,跟什么天象什么宠信女官毫无关系。
至于腰斩弃市,还是算了。我在战场上杀人是万不得已,国家刑罚杀人,还是尽量少用腰斩,车裂这样的刑罚,杀人尽量斩首就是,只有虐杀他人等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的罪大恶极之徒,再考虑腰斩等酷刑。”
刘禅可不是秦始皇,隋炀帝,她不怕什么世家,贵族造反。他们的麾下,百姓确实难以存活,又分别面对着旧贵族和世家的挑唆,于是天下皆反。
可以说百姓是信了士族的挑唆,但《无向辽东浪死歌》中,哪一句是假的,《为李密檄洛州文》,除了杀父存疑以外,又有哪条是假的?
如果真是像刘禅这样事事为百姓考虑,又有谁能挑动天下百姓。
她仁慈,不想杀人,绝对不代表她不敢杀人。就算杀几百个与她为敌的世家豪强,又算的了什么?
春梅听到刘禅的话,点头答应,笑着说,
“好的,我立刻去拟旨,将人先抓起来再说。”
刘禅接着说道,
“另外,这个什么杜西的上书,就不要送去造纸坊当造纸的废纸了,保存下来,留作以后的罪证,而且以后也要留存,记录于历史,让后人看看我是因为什么原因杀他的。
以后再有反对我让全天下的百姓识字的上书,上表,中间有骂皇后或者你们几个人的,你都不用再给我看了,直接拟旨抓人。
廷尉的廷尉狱不够用,直接下诏狱,若是诏狱不够用,送到城外虎贲军的监牢去。
我倒看看到底是我的监狱多,还是反对我的士人多。”
春梅笑着说道,
“嗯,我知道了!”
春梅这些天也是眼睁睁的看着刘禅的委屈的,刘禅除了让她们这些人伺候,偶尔看看歌舞,几乎没什么娱乐活动,也不爱骄奢淫逸,一心都铺在国家统一和民众富裕的事情上,不是在忙于国事,就是在战场打拼,春梅最近也看史书,可是古往今来,从来就没有刘禅这样的天子,可是这样的天子,最近却被这些太学生和士人弄得心力憔悴。
他们骂春梅,春梅无所谓,但他们字里行间骂陛下宠信自己,春梅就受不了了,谁也不能说陛下的半个不是,否则就是她不共戴天的敌人。
此刻看到刘禅终于放下仁爱之心,决意动手,春梅觉得自己的心情好得不得了。
……
此时,杜西还在长安的家里得意洋洋。他的妻子伏杜氏劝说他,
“陛下仁慈,爱护百姓,人人皆知。
当年公公婆婆省吃俭用的供你读书,为了让你读书,家里都穷的揭不开锅了,如今陛下让天下百姓都可以读书识字,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吗,你为何要上书反对,还弄得沸沸扬扬的?
而且十常侍的名声一直很好,皇后娘娘也是贤良淑德,你为什么上书骂她们?”
伏杜氏供养丈夫读书已经很久,深知一个家庭要供养一个人读书有多难,她不敢说自己的艰辛,只能说公公婆婆当年的艰辛,现在陛下让所有人都读书,是一件大好事,她想不明白丈夫为何要给皇帝陛下上书反对让天下人都识字,他也没和她商量过,她还是从别的太学生家属那里知道的这件事。
杜西听了,大骂道,
“妇道人家,你懂什么。今天织了几寸布,能卖几文钱,才是你该关心的事情。
我的同学,个个都鲜衣怒马,气质高雅,无一不是因为娶了贤妻,只有你生来笨拙,织布又慢,以至于我家境贫寒。
再说了,如今皇后和十常侍的名声,竟然连你这种妇道人家都知道,正说明她们祸乱宫闱,危害天下。”
杜西并没有向妻子解释为什么要反对人人读书,只能暗骂妻子笨,如果真的人人都能读书,那他这么多年的书岂不是白读了。真以为读书是为了明礼,学书,修德,怀仁吗?
伏杜氏不敢再说什么,虽然是她辛辛苦苦供养丈夫读书,但丈夫是读书人,家里的大小事情都是丈夫作主的。
杜西觉得,皇帝不会把他怎么样,他是第一个把天象与百姓识字结合在一起的人,也是第一个把粮食欠收归于皇帝让百姓识字的人,可以想见,上书以后,他将一举成名,从此成为士林领袖,等名望上去后,纳个地方世家的庶女为妾,在他们娘家的财力帮助下,过不了两三代,他就将开创一个新的世家。当然,如果妻子不识时务,也可以以无子善妒的罪名休了她,这样就能娶个长安大世家的嫡女为妻,一代就能翻身。
此刻,他越看妻子越不顺眼。
别的同学都是家境富裕,只有伏杜氏,日夜织布,也才能堪堪养家,真是朽木不可雕也,难登大雅之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