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若有所思,不再多问,专心跟随道人前行。
穿过连绵群山,跨越万丈深谷,方明跟随道人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深山之中。这里山势奇特,九座山峰环绕成圈,中央是一片云雾缭绕的盆地,隐约可见一座青铜古门矗立在盆地中央。
“到了。”道人停下脚步,指着那扇古门,“九华秘境,就在那门后。”
方明仔细观察那扇青铜古门,只见门上雕刻着繁复的符文和图案,蕴含着某种神秘的力量。门前立着两座石碑,左边写着“悟道入仙境”,右边写着“执迷入魔途”。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方明不解地问。
道人解释道:“九华秘境乃是上古时期我等布下的一处特殊地界,用于考验有缘人。入门之人,心怀坦荡者可得奇遇;心存邪念者则会迷失其中,永世不得出。这两句话,便是提醒世人的。”
方明点点头,不禁肃然起敬。
道人继续道:“老朽虽可带你进入,但秘境中的一切,仍需你自己去面对和选择。记住,保持本心,不要被幻象迷惑。”
“弟子明白。”方明郑重点头。
道人抬手在青铜古门上轻轻一按,口中念诵古老的咒语。片刻后,古门缓缓开启,一道耀眼的光芒从门内射出。
“随我来。”道人迈步走入光芒之中,方明紧随其后。
穿过光芒,眼前的景象豁然开朗。这是一片仙境般的世界,青山绿水,花木繁茂,灵气浓郁得几乎凝成实质。远处山峦如黛,近处溪流潺潺,散发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
“这就是九华秘境?”方明惊叹不已,“如同仙境一般!”
道人点头:“不错,这里保留了上古时期的景象和灵气,是为数不多的几处未被污染的净土之一。”
两人沿着一条石径前行,不多时来到一座古朴的石亭前。亭中有一张石桌,桌上放着一个古老的玉盒。
道人示意方明在石亭中坐下,然后将玉盒推到他面前:“打开看看。”
方明小心翼翼地打开玉盒,只见里面放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简,玉简上隐约可见密密麻麻的纹路,散发着淡淡的金光。
“这是...?”
“'太一真解'。”道人的声音突然变得肃穆起来,“是我根据《太一真经》所作的注解,里面包含了我对天人之道的全部理解和感悟。”
方明大吃一惊:“您是《太一真经》的原作者?”
道人摇头一笑:“非也。《太一真经》乃是天地自然之理的显化,无人能称其作者。老朽不过是有幸参悟了其中一二,记录下来而已。”
方明恍然,小心地捧起玉简,只觉一股浩荡的信息流涌入脑海,远比他在仙人洞府中感受到的更加清晰、深刻。
“这与我在洞府中看到的《太一真经》有所不同。”方明若有所思地说。
道人点头:“洞府中的乃是经文原本,博大精深但晦涩难懂;而我这'太一真解'则是经过梳理的精华,更易于后人理解和运用。”
方明专心研读玉简内容,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三个时辰。当他终于从玉简中回过神来时,只觉得对天人之道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许多先前困惑不解的问题都豁然开朗。
“感觉如何?”道人问道。
方明躬身致谢:“多谢前辈传授。弟子受益匪浅,对天人之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道人欣慰地点点头:“你的资质极佳,悟性也高,难怪能在短时间内领悟如此之多。不过,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说着,道人起身,引领方明向秘境深处走去。穿过一片竹林,两人来到一个幽静的山谷。谷中央有一汪清澈的潭水,潭边立着一块古朴的石碑,上书“心镜潭”三个大字。
“心镜潭?”方明不解地看向道人。
“此潭名为'心镜潭',有照见本心之效。”道人解释道,“凡是心有迷惑者,只要凝视潭水,便能看清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渴望。不过...”
道人语气一转,变得严肃起来:“潭水虽能照见本心,却也会勾起人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恐惧。能否保持本性不变,全在自己。”
方明明白这是一次考验,但他没有退缩,坚定地走到潭边,俯身凝视潭水。
起初,潭水只映出他的面容,但很快,水面开始波动,画面变换,显现出一系列景象:天剑宗被灭,云霓身受重伤;血煞老祖得到九件封印神器,解开封印;混沌魔神降临人间,天下大乱...
这些恐怖的景象令方明心神不宁,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是潭水在映照他内心深处的恐惧。他深吸一口气,稳定心神,试图看得更深。
潭水再次变换,这次显现的景象却让方明有些意外:他成为天剑宗掌门,名震修真界;获得无上神功,突破天人境,飞升成仙;俯瞰万物,超脱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