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临和风洛与那老僧擦肩而过,老僧身后不远处,是那几个泪流满面,双手合十相送的富商。
姜临目送那老僧远去,轻声道:“施主一粒米,胜过须弥山。”
说着又感叹道:“道济禅师金玉良言,诚不欺我也。”
风洛也感叹道:“无论是佛门还是道门,归根结底都是劝人向善的堂皇正道。”
姜临却说道:“但无论是道门还是佛门,内里都有腌臜,都有污浊。”
别看姜临出道以来,破坏了不少佛门的计划,其中也不乏腌臜污浊之事,但这并不是说,道门就是干干净净的。
只是从姜临的视角所做的事情里,没有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了。
要知道,即便是在黑律法师之中,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法师,所做的事情是完全针对道门内部的腌臜的。
黑律法师们斩落的道门有罪之人的头颅,也是滚滚如水。
只不过相对起来,道门的底线稍微比佛门高那么一点点而已。
道佛一直都有一定的默契,也都有着默认的底线。
打破这个底线的人,不管是道还是佛,都会被严惩不贷。
“哎呀呀,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还能听到有人夸老和尚。”
正在这时,一个懒散的声音传到了姜临的耳朵里。
姜临并不意外,只是转身过,看向了声音的来处。
一位衣衫褴褛,戴着一顶有些小的僧帽,露出后脑一片头发茬的老和尚。
老和尚摇晃着一个破破烂烂的蒲扇,见姜临看过来,便摇头晃脑的笑了笑,算是打过了招呼。
“姜小道友,许久不见嘞。”
姜临见了这位熟悉的禅师,却并未拱手相迎,反而是眯了眯眼睛,问道:“敢问这位大师,不知贫道该称呼您为道济,还是……降龙?”
风洛也看着眼前的老和尚,在风洛的眼中,这老和尚看似平平无奇,但实则却好似有苍龙潜于身中,仿佛下一刻就会腾空而起。
太乙金仙,而且还是太乙金仙中的顶尖存在。
风洛能看出来,姜临自然也能看出来。
这也正是姜临那一问的原因所在。
真正的道济禅师,或者说,姜临认识的道济禅师,是降龙罗汉的转世,但也不是,因为降龙罗汉在转世为道济禅师的时候,将自身的一切,包括果位,舍利,莲台在内,一切能证明降龙罗汉身份的,与降龙罗汉有关的因果,都放在了大雷音寺。
是最彻底,最不可逆的转世。
甚至降龙罗汉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能再次取回这些东西,他对这些没有兴趣,只想走自己的道,证自己的佛。
而道济禅师也一直走在一条独属于他自己的,正确的道路上。
修心中佛,而非殿上佛。
姜临印象里的道济禅师,虽然有无数奇异的手段,但其本质上却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凡人。
但现在出现在姜临眼前的道济禅师,却是一位太乙金仙。
而且,那气机里面,带着浓郁的,属于降龙罗汉的意味。
换而言之,道济禅师不知为何,居然放弃了自己的道,选择了取回放在大雷音寺的降龙罗汉果位和舍利。
成为了“新”的降龙罗汉,而不是之前的道济。
所以,姜临才有此问。
“降龙也好,道济也罢,都是皮相,皆我亦非我,姜小道友着相嘞。”
老和尚摇晃着手里的破烂蒲扇,笑眯眯的,用那辨识度极高的慵懒嗓音说着。
姜临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突然释然一笑,道:“贫道所认识的那位道济禅师,可不会在朋友面前打机锋。”
说罢,姜临手掐子午诀,规整的还礼,而后道:“见过降龙罗汉。”
直起身后,姜临毫不犹豫的转身离开。
身后,老和尚目送他离开,神色半哭半笑。
良久,直到眼前没有了姜临的影子,老和尚才呢喃着双手合十。
“阿弥陀佛……”
…………
另一边,姜临神色阴沉,眼中带着一抹罕见的惊慌。
“临儿?”
风洛察觉到了姜临的不对劲,不由得轻声开口。
姜临停下了脚步,神色越发的阴沉凝重。
“佛门,出事了。”
姜临缓缓的开口,看了一眼来的方向,轻声道:“而且,还是天大的事情。”
不然,道济禅师绝对不会选择走上回头路。
但也只有这样,道济禅师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他所能达到的最强力量。
为此,他不惜自毁道路。
而和姜临的见面,就是一个提醒。
取回了降龙罗汉力量的道济禅师本身,就是对姜临的一个提醒。
昔年的好友,用最破釜沉舟的方式做出了本来绝不可能的改变,对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