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还有很多主流媒体和乐评人、乐评机构下场参与了这回“命题作文”事件。
《人民日报》主要针对沈倦的公益慈善行为进行宣传营销:【当全球线下演出发展陷入停滞,数字音乐便成为了连接人心的纽带,沈倦将专辑收益全部捐赠出去的行为恰似在义情寒冬中种下希望的种子。】
自己人可不得使劲吹吗?
特殊时期,就得疯狂加油打气!
他们巴不得让全世界知道沈倦属于华国!巴不得让全世界知道华国是沈倦的故乡!
滚石夸沈倦聪明,很有商业头脑。
称他通过给弃曲EP增添公益属性构建了舆论城墙,这种策略既保护了艺术尝试,也为后续转型预留了空间,认为他不仅在音乐创作上拥有非凡的天赋造诣,在艺人形象的建立与运营上也拥有独到理解。
知名毒舌乐评人勒布朗詹评价沈倦虽的确才华横溢,但野心过剩,像个想同时玩转10个魔方但略显手忙脚乱的天才,尽管《winter》这张弃曲EP的整体完成度远超预期,但过度依赖氛围营造导致曲目缺乏记忆点,这是实验性探索的必然代价。
此外,也有关于风格转型的争议。
支持者认为《Sisyphus》和《winter》标志着沈倦从“流行偶像”向“艺术家”的蜕变,其音乐实验具有历史价值,而且这并不代表沈倦从此将脱离大众,事实上,他这是让他的艺术人格更加完善。
正如之前说的那样。
歌迷可能稍有不满。
但粉丝肯定是尽全力支持。
都说过于偏向商业属性会让歌手失去成为传奇的可能,但沈倦偏要一意孤行!
他偏要在不影响商业成绩的同时,兼顾一部分艺术性,走上这条最艰难的路。
反对者则批评部分曲目过于晦涩,如《The Field》的抽象表达背离了流行音乐的大众属性,既然想玩小众,那为什么要来当流行歌手呢?这种音乐反而会滋生审美差异从而形成鄙视链制造阶级对立。
观点表达就挺奇葩。
意思是市场上全是半斤八两的粪曲,全是学猫叫,就没有鄙视和对立了呗?
总之,弃曲EP的出现让本就处于话题中心舆论焦点的《西西弗斯》愈发火热。
可按理来说,一张没被收录进正规专辑的弃曲EP,不至于引发这么大的讨论。
但谁让沈倦的流量确实高呢?
吹他能收割粉丝的流量。
骂他能收割黑粉的流量。
只要提到他,就能搞钱。
他就是无数媒体杂志KPI的保障!
谁让沈倦经常找人合作feat呢?
A妹跟沈倦合作后成为超生代断层女一,李娜叉跟沈倦合作后成为了超生代男五大,比伯跟沈倦合作后成功回春,连续收获两支冠军单曲,泰勒跟沈倦合作后对他也是赞不绝口,称他是最完美的歌手。
瓜西和啤酒妹跟沈倦合作后,哪怕只是豪华版加曲,也让两人的声破天月听众数量成功来到了八位数,从原先的不入流小糊咖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乐坛新星。
毫无疑问,他就是当下年轻歌手最想遇到的贵人,没人不想抱上沈倦的大腿。
他就是有这么诱人可口!
放下手机,沈倦进浴室快速洗了个澡,然后将正偷吃零食的程萧抱在了怀里。
“我有这么好抱吗?动不动就抱我.”程萧一边啃着薯片,一边柔声撒娇道。
“好抱啊,整个人又香又软,手感这么好,像个超大号的抱枕,怎么不好抱了?”沈倦轻轻蹭了蹭程萧的脸颊,一边将双手交迭按压在她小腹处感受着微妙的柔软触感,一边呼吸着她身上好闻的味道。
“哦”程萧脸颊瞬间泛红升温,她捻起一片薯片递了过去,“吃不吃薯片?”
“不吃,我吃饱了。”
确实吃饱了。
刚吃完宵夜能不吃饱吗?
他又不是离开乐桦后,实现肥宅水自由,可以随心所欲满足口腹之欲的萧萧。
说起来,萧萧之前在乐桦的时候就经常被公司pua减肥,虽然说是说的从小练舞腿部肌肉发达,很难像其他女明星那样减到90斤甚至80斤,但公司给她的目标是100斤,最多105斤,这同样很有难度。
所以她当时焦虑了好一阵。
直到沈倦出现带她脱离苦海。
“那你还张嘴?”
“你都送我嘴边了,我还能不吃吗?”
“说得好像你不吃,我会杀了你一样.”程萧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小声吐槽。
沈倦笑了笑,“我只是想让你开心。”
程萧情不自禁地扬起嘴角:“你就简简单单吃个薯片怎么可能让我开心?我有这么好哄?我又不是成天傻乐的小也和明明心里在意得不行,但还要嘴硬装作不在乎的田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