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武林平静太久,我持双刀而来 > 第431章 议和(1)

第431章 议和(1)(1/2)

    不知从何时起,周文乾对上朝之事愈发心生恐惧,就连那张摆放着奏折的书桌也令他望而生畏。

    只因那堆积如山的奏折所承载的内容,无一不让他感到心烦意乱、焦躁不安。

    有的奏折言辞激烈地指责他对边关支援不力,延误战机;有的则痛心疾首地上书称国库已然空虚,难以支撑后续战事开销。

    原本,一切局势皆在他掌控之内,但是北元的突袭却如暴风骤雨般骤然降临,就算是景城一直以来都有防备,但还是打得众人一个措手不及。

    如今,边关战事的情况在一封又一封加急战报中急转直下,竟逐渐陷入劣势。

    整个圣都的文武百官们皆是人心惶惶,终日惴惴不安。

    更糟糕的是,市井之间流言蜚语四起,大体都是在议论当今这位新登基的君主缺乏足够的能力去应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困局。

    想当年,圣朝何其强盛,一直以来只有主动出击攻打他国的威风,哪曾有过像今日这般被他人压着打的憋屈时刻?

    面对这种散布谣言、蓄意制造混乱的恶劣行径,若是放在以往,必定会予以严惩不贷:要么将这些人统统流放到边远之地受苦受难,要么就直接将他们押解至菜市口处以斩首之刑,以儆效尤,威慑天下万民。

    但是现在情况变得愈发诡异和棘手起来。

    无论采取什么手段,似乎都无法堵住那如潮水般汹涌的悠悠众口,不仅未能平息事态,反而使其如燎原之火般愈燃愈烈。

    周文乾所颁布的圣旨在此刻竟显得苍白无力,其所能产生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关州城的城墙历经无数次惨烈的战斗,已然被摧毁殆尽,但那位被新君扣以“弑君叛国”罪名的楚王殿下,却始终坚守在战争的最前沿,率领着部下英勇地抵御着陈国军队的进攻,还是成功将敌人阻挡在了关州城外。

    与此同时,福州的吴王周文成在接管了朝廷派来的援军之后,一举击败了潜入到了后方的陈国军队。

    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公开选择与楚王并肩而立,并毫不留情地炮轰新君,指责其为了一己私仇而全然不顾边关将士与百姓的生死存亡,任由关州陷入绝境、自生自灭。

    更有甚者,吴王周文成已经带领着援军马不停蹄地赶赴关州,与楚王顺利会师。

    连这位新君最为亲密无间的亲弟弟都站出来发表这样一番言论,这无疑使得朝中百官对于新君的种种作为议论得更加激烈。

    再加上景城那边的战况同样不容乐观,如今的局面就好似整个天下都在周文乾的耳畔齐声怒吼,不断告诫他:

    圣朝即将在他的手中走向覆灭,他即将成为千古罪人的亡国之君!

    周文乾是在太平盛世里出生的帝王,哪里见过这种阵仗?

    但是今日所举行的这场早朝,对于周文乾而言,其心境却是截然不同以往。

    此时此刻,他的内心犹如一名身处绝境、命悬一线的人忽然望见了破晓时分的第一缕曙光,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只因......

    圣都方面接获了一份至关重要的奏折,其中所述之事竟是陈国的太子吕绍伍竟主动提出议和之请。

    面对如此情况,内阁首辅张升却毅然决然地表示拒绝议和,并声称陈国本就因国力衰弱而难以支撑,如今必定早已濒临崩溃边缘。

    不仅如此,他甚至妄图劝说自己下达旨意,召唤镇守西北的牛万宝王爷火速驰援关州,意图借此良机一举将陈国人彻底剿灭。

    可现如今,楚王与吴王已然在关州公然会面,如果此时再派遣一位异姓王前往该地,那么自身处境将会变得何等危险?

    显然,张升的此项提议实非良策,其罪过着实应当严惩不贷!待到所有事宜皆尘埃落定之后,内阁亦需经历一场彻头彻尾的大清洗才行。

    一旦陈国军队撤退,自己便能腾出双手,专心致志地对付自己的两位好弟弟。

    至于那陈国太子吕绍伍身上的谜团,有的是时间慢慢解决。

    毕竟,目前自己依然稳稳端坐于这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这无疑便是自己最为强大的优势所在!

    就在昨日,当周文乾仔细阅毕这份奏折之后,不禁欣喜若狂。

    届时,只需自己亲拟一道圣旨,关州之战便可宣告平息,而那些漫天飞舞的流言蜚语自然也就能够烟消云散了。

    “诸位爱卿,昨日那陈国主动呈上折子,表示想要与我朝议和,并请求停止这场战争。”周文乾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地环视着下方的群臣,声音洪亮如钟,响彻整个大殿,“众卿有何想法?”

    殿中的诸位大臣们其实早已得知这个消息,脸上并未流露出丝毫惊讶之色。

    身为百官之首的内阁首辅张升,毫不犹豫地迈步向前,拱手行礼后,义正言辞地表达出自己看法:“启奏陛下,依老臣之见,这恐怕仅仅只是陈国使出的缓兵之计罢了!眼下我方援军已然抵达关州,陈国军队节节败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