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亲王听后,脸上也浮现出一丝为难之色,他皱着眉头回应道:“哎,这可如何是好?前两日的彩排之时,由于我身边人手不足,便临时调用了一些杂役帮忙,却没料到今日这些杂役竟然一个都不见踪影。若是因为此事而耽搁了大典的进程,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
的确如此,回想起来,前两天的彩排现场,安检工作远不如今天这般严密谨慎。当时荣亲王迫不得已,只能临时征用那些运送货物的杂役帮忙。然而今天是正式的场合,那些杂役很不入不得场。这一下就导致荣亲王一时之间陷入了人手短缺的困境。
话音未落,荣亲王忽然看到这自家管家带着自家的仆人,在钦天监的人看护下,正往门口离开。
\"等一下。\"荣亲王高声喊住了正准备外出的队伍。
那管家和一众仆人听到声音,立刻转身朝着荣亲王走来,纷纷躬身施礼,向自家主子请安问好。
荣亲王看着眼前的众人,点了点头,然后将目光投向站在一旁的少司命,开口解释道:\"少司命啊,这位是我府中的管家。我派他们前来,是为了给宴会补充一些前两日耗尽的酒水。只是不知......他们这会儿怎么......\"
少司命微微躬身后退一步,不卑不亢地回答说:\"回王爷,他们已经完成了送酒任务。属下正打算安排手下人带他们出去。\"
荣亲王闻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表示明白了事情经过。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对少司命提议道:\"正好此刻本王身边人手不足。李管家这些人嘛,我用着还挺顺手的。要不这样,少司命,你就把他们留下吧,也好供我差遣。反正他们都已通过安检,况且又是我府邸之人,我自是知根知底。如此一来,也无需再另行调配人手,以免误了大典之事。否则,若是真出了什么岔子,延误了大典进程,本王可承担不起这份罪责啊!\"
荣亲王深知自己肩负重任,绝不能有丝毫闪失。而同样身负使命的少司命,自然也明白其中利害关系。
稍作思考之后,少司命权衡利弊,最终决定答应荣亲王的请求。毕竟,确保大典顺利进行才是重中之重。
少司命让人拿来了一些红色的布条,系在李管家他们的手臂上。
这是少司命的安排。红色代表就是只能出现在广场或者是其他的区域。每个布条都有特殊的记号。几乎无法仿制。不同颜色的布条则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区域。这样方便管理。也减少了风险。
在李管家等人谢过自家王爷,谢过少司命之后,便在荣亲王的安排下,去做自己的事情。
而荣亲王也在巡视了一圈后,来到能俯视整个广场的位置,仔细的看着还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少司命观察着眼前的情景,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处。于是,她向荣亲王微微躬身行礼后,转身前往自己负责的几处防御地点进行检查。
时光悄然流逝,天空逐渐被夜色笼罩。此刻,广场上的各项布置工作已趋近完成。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对那些鲜花和灯笼的摆放位置进行微调,以确保它们呈现出极致对称之美。用现代的说法来形容,这其实就是一种追求轴对称图形的完美主义表现,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强迫症吧。
距离大典开始仅剩下一个时辰之际,众多官员纷纷入场。必须承认,少司命对于此次大典的筹划与安排相当出色。官员们进入场地时,无需再像以往那样接受繁琐的安检程序;只需经过简单的搜身检查即可。之所以如此便捷高效,原因在于皇宫大门此时已然敞开,允许百官直接经由御花园进入场内。这样一来,既避免了逐个安检所带来的不便,又能保证安全无虞——毕竟这些官员在入宫前均已通过更为严密的安检流程。
少司命此刻正站在整个广场的至高点,并非寻常的看台上,而是那的屋顶之上。他居高临下地俯瞰着周围的局势,仔细审视着每一处的布防细节。
只见广场的城墙上密密麻麻地站立着手持弓箭的禁军士兵,他们犹如钢铁长城般坚不可摧;而在暗处,则隐藏着手弩和攻城弩等重型武器,已然形成了严密的交叉火力网。太后身旁紧跟着凤字营这支精锐之师,其中不仅有凤字营统领宁夏亲自坐镇,更有少司命本人贴身护卫,如此强大的安保力量,想必安全性定然能够得到充分保障。
然而,今日少司命的巡查重心依旧放在火药一事上。为此,他深入到地下的暗河甬道以及贯穿皇宫、途经广场的下水管道进行探查。一番彻查后并未发现异常,但他仍不敢掉以轻心,特地留下数支小队驻守于此,以备不时之需。
在确认掌控住所有情况之后,少司命那颗一直高悬的心才稍稍安定下来。不过,他的警觉并未因此有丝毫松懈,反而愈发凝重起来。
随着天色慢慢变暗,进去广场的百官也逐渐增多。今天的人是最多的。昨天和前天的彩排。虽然也来人不少,但也只是选择性的邀请了些人来。而今天在上京城的官员几乎都来了。甚至有的要离京办事的,也故意晚几天再去。就是为了给太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