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909章 雷火车

第909章 雷火车(1/2)

    军器总局最隐秘的东院突然传来一声震天巨响,惊起飞鸟无数。守卫们却习以为常——这已是今日第三次爆炸了。

    院内,叶明抹去脸上的黑灰,检查地上扭曲的金属残骸。这次是发射管承受不住压力导致的炸膛,所幸无人伤亡。

    "第七次失败了。"沈清翻着竹简记录,"大秦图纸上这个'三分药室'的比例肯定有问题。"

    叶明拾起一块还发烫的铜管碎片。所谓"雷火车",原理是将大型箭矢架在滑轨上,箭尾绑缚火药筒,点燃后火药燃气推动箭矢飞行。

    但如何平衡推力与管壁强度,成了棘手难题。

    "重新计算药室容积。"叶明抓起炭笔在地上列式,"假设秦朝度量衡与现在有别..."

    老赵突然插话:"大人,我瞧这'三分'或许不是指长度。"

    他指着竹简上一处模糊符号,"祖上传下的兵器谱里,这符号代表'径之三分',说的是管径比例。"

    叶明眼前一亮!立刻重新设计药室,以管径为基准而非绝对长度。新的铜铸发射管很快出炉,壁厚增加但重量反而减轻。

    "试射准备!"

    一支三尺长的铁头巨箭被放入滑轨,尾部火药筒引线点燃。嘶鸣声中,箭矢呼啸而出,在空中划出白烟轨迹,最终扎在三百步外的山坡上!

    "成功了!"工匠们欢呼雀跃。

    叶明却盯着远处歪斜插着的箭矢皱眉:"射程够,但精度太差。"十次试射,落点散布超过百步,根本无法有效集火。

    沈清小跑着取回箭矢:"你们看,箭身有螺旋状烧痕,说明在空中旋转翻滚。"

    "需要稳定装置..."叶明沉思片刻,突然折断一根树枝,在末端插上三片树叶抛向空中。树叶旋转着飘落,轨迹明显稳定许多。

    "尾翼!"沈清恍然大悟,"就像箭羽那样!"

    经过整夜修改,第一批带木质尾翼的火箭箭矢诞生了。

    试射结果令人振奋——落点散布缩小到三十步内!叶明又设计出可微调角度的三片式铜尾翼,精度再提一倍。

    ---

    军器总局的产量簿上新增了"雷火车"栏目,但数字增长缓慢:五日才产一架。最耗时的不是发射架,而是保证火药燃烧均匀的精加工药筒。

    "每个药筒都要手工钻孔,稍有不匀就会偏离轨道。"老赵汇报着瓶颈,"熟练工匠一日只能做两个合格品。"

    叶明视察工坊后做出改革:将药筒制作分解为铸坯、钻孔、打磨、测重四道工序,每道由专人负责。

    又设计出简易的"同心度检测器",用悬垂线判断钻孔是否居中。

    "质量合格的打上标记,不合格的回炉。"叶明举着新下线的药筒宣布,"从今日起,日产必须达到五架!"

    压力之下,工匠们迸发出惊人潜力。到第十日,十架"雷火车"整齐排列在校场,每架可同时发射三支火箭。叶明亲自指挥齐射测试,三十支火箭拖着白烟覆盖远处山坡,爆炸声连绵不绝,观者无不色变。

    "装填时间多久?"叶明问操作士兵。

    "回大人,熟练后约半刻钟。"

    太慢了。叶明设计出预装药筒的"快速装填模块",将再射时间缩短三分之二。又改良火药配方,加入少量铁粉增加燃烧稳定性。

    "报——!"传令兵飞奔而来,"北燕前锋距城不足三十里,赫连勃勃亲率中军,携攻城车二十架!"

    叶明望向北方腾起的烟尘:"全军戒备,雷火车队秘密部署至预设阵地!"

    ---

    城墙暗堡内,十架雷火车被小心隐藏。这些半固定式发射架伪装成普通角楼,只有射击孔露出黑黝黝的管口。叶明为每架配备三名操作手和两名护卫,确保万无一失。

    "目标优先级:一攻城车,二投石机,三指挥帐。"叶明亲自指导瞄准要领,"仰角三十度射程最远,四十五度覆盖中距离..."

    沈清匆匆赶来:"大人,探子报北燕军给攻城车披了湿牛皮,我们的火箭可能难以引燃。"

    叶明冷笑:"那就给他们加点料。"

    他取出一罐粘稠的黑色液体,"这是龙泉观古井打出的'地髓',混合了松脂和白磷,黏着燃烧,水浇不灭。"

    工匠们连夜改造弹头,在铁箭前端加装陶罐容器,注入这种古代版凝固汽油。

    测试时,一支燃烧火箭击中标靶,火焰竟附着燃烧了整整一刻钟,沙土掩埋都无法完全扑灭!

    "记住,这种'火龙箭'必须远离我方阵地使用。"叶明严肃警告,"操作手全部配备湿棉手套和面罩。"

    黎明时分,北燕大军如黑云压境。赫连勃勃的金甲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他正指挥士兵将二十架攻城车推向城墙。

    "雷火车准备!"叶明在城楼低声下令,"第一队瞄准左侧攻城车,第二队右侧,第三队待命。"

    操作手们紧张而有序地调整射角,插入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