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打造最强边关 > 第861章 北燕大败

第861章 北燕大败(1/2)

    三日后,北燕大军如约而至。与先锋不同,这支队伍军容严整,旌旗蔽日。阵前几十辆马车拉着黑漆漆的铁球,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火雷。

    "叶明!"北燕大汗金盔金甲,亲自喊话,"本王最后给你一次机会,开城投降,饶你不死!"

    城墙上,叶明一袭白衣,身边只站着程大人和几个护卫,显得格外单薄。

    "大汗远道而来,叶某无以为敬。"叶明声音清朗,"特备薄礼,还请笑纳。"

    说罢一挥手,城门缓缓打开。令人意外的是,里面既无伏兵,也无防御工事,只有一车车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北燕大汗狐疑不定。正当他犹豫是否进城时,一个斥候慌慌张张跑来:"大汗!不好了!顾长青的边军切断了我们的退路!"

    几乎同时,安阳城头突然竖起无数旌旗,原本空荡荡的城墙瞬间站满弓箭手。更可怕的是,远处的山林间尘烟四起,显然有大军正在逼近。

    "中计了!"北燕大汗拔刀怒吼,"撤退!"

    但为时已晚。顾长青的三万边军从背后杀来,安阳城门也冲出阿古拉率领的黑狼部铁骑。腹背受敌的北燕军阵脚大乱,那些准备用来攻城的火雷,反而在混乱中炸伤了自己人。

    当夕阳西沉时,这场大战以安阳大捷告终。北燕大汗仅率千余亲卫突围,其余非死即降。

    《安阳日志》的最后一页这样写道:

    "永嘉二十一年秋,北燕犯境,安阳军民同心,终获全胜。此战之后,北境当享十年太平。然治国如守城,须臾不可懈怠......"

    城楼上,叶明望着打扫战场的军民,心中百感交集。

    远处,其其格正带着学堂的孩子们救治伤员;铁手先生在修补受损的水车;阿兰泰祭司则为阵亡将士诵经超度。

    这座边城,已经真正成长为了北境永不陷落的钢铁要塞。

    北燕大败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不出半月就传遍了整个大庆。朝廷连发三道嘉奖令,擢升叶明为北境巡抚,总领边关军政要务。

    更令安阳百姓欣喜的是,皇帝钦定十月十五在安阳举行"金秋大典",犒赏三军。

    秋分这日,叶明正在府衙审阅各地呈报的秋收数据,陈瑜满脸喜色地跑来:"大人!太子殿下到了,仪仗已过十里亭!"

    叶明手中的笔微微一顿。自从年前离京,他与李君泽再未谋面。如今故友重逢,却已是君臣有别。

    "备马,我亲自去迎。"

    ---

    十里亭外,旌旗招展。李君泽一身杏黄龙纹袍,比三年前更加沉稳威严。

    见叶明率众而来,太子竟先行下马,惊得随行官员纷纷跪倒。

    "叶卿!"李君泽一把扶住要行礼的叶明,"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近距离看,叶明发现太子眼下带着淡淡的青黑,显然监国并不轻松。

    "殿下,朱氏余党......"

    "已肃清大半。"李君泽低声道,"多亏你送来的密信,我们在东宫揪出了三个奸细。"

    正说着,队伍后方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队黑狼部骑兵押着几个囚犯走来,为首的竟是北燕大汗!

    "这......"叶明震惊地看向太子。

    李君泽微微一笑:"顾王爷截断了他们的退路,生擒敌酋。父皇说了,金秋大典上,要让天下人都看看犯我边疆的下场。"

    入城途中,太子详细讲述了朝中近况。原来朱氏覆灭后,其党羽仍在暗中活动。这次北燕入侵,就是由朱焕的妻弟暗中牵线。

    "叶卿,安阳一战,不仅保住了北境,更断了这些蛀虫的最后念想。"李君泽意味深长地说,"父皇有意让你回京,你意下如何?"

    叶明望向街道两旁欢呼的百姓,沉默片刻:"殿下,臣更适合在地方做事。"

    太子了然一笑,不再多言。

    ---

    十月十五,金秋大典如期举行。安阳城张灯结彩,比过年还热闹。校场上,三军将士列队受阅;街巷中,各族百姓载歌载舞。

    典礼高潮,太子亲自为有功之臣颁赏。当念到叶明名字时,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欢呼。

    "叶爱卿守土安民,功在社稷。"太子的声音传遍全场,"父皇特赐'国士无双'金匾一块,世袭北境巡抚!"

    这相当于将整个北境永久托付给叶明,殊荣前所未有。叶明叩首谢恩,却提出一个意外请求:

    "臣恳请陛下准许安阳学堂升格为官学,招收各族子弟,传授农工医术。"

    太子欣然应允,还当场命名"安阳书院"。更令人惊喜的是,太子宣布将从书院选拔优秀学子入国子监深造——这意味着寒门子弟终于有了晋升之阶!

    大典结束后,太子又单独召见了叶明。

    "爱卿可知,父皇为何将北境托付于你?"

    叶明恭敬道:"臣愚钝,请陛下明示。"

    "北境安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