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夜:七星伴月 > 第17章 殿试

第17章 殿试(1/2)

    万众瞩目的科举考试正在进行中。

    会试已过。明天,三年一度的殿试就要开始。

    殿试,科考的最后一关。

    皇帝下旨,今年的殿试在太和殿举行。届时皇帝会亲临现场,选出天子门生。

    殿试选出一甲三人;称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选出的这些天之骄子,就是天子门生。

    不出所料,冒辟疆在会试中成绩名列前茅,顺利的进入了殿试。

    会试通过者,被称为贡生。

    贡生参加殿试一般不会被刷,几乎都会成为进士,进入殿试就可以说已经大功告成。但是进士的名次高低,却对未来仕途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名次高低是由皇帝来决定。

    而大才子冒辟疆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今科状元。

    冒辟疆来,就是冲着状元来的。

    由于有冒辟疆的参加,董鄂妃也很上心,董鄂妃也要去亲临现场。

    清代的科举考试女性不能参与,想去观摩观摩也不行,哪怕是贵为皇妃。

    对此皇帝爱莫能助。

    董鄂妃对皇帝说我就扮成一个给您递茶送水的小太监,悄悄地看看就行,我不吱声。

    “要是被大臣们认出来,可是个麻烦”。

    “我一直都在后宫没见过大臣,他们认不出来”。

    “这…我想想”。

    董鄂妃撒娇拉着皇帝衣袖:“皇上啊,你别想了我就是看看嘛…就看看,悄悄地看一眼…一眼就行”。

    皇帝对董鄂妃的宠爱那是没得说。

    “好吧,朕依了你,千万不许说话啊”。

    “不说不说,一个字都不说”。

    …

    六更时分,数百名贡生鱼贯而入进了太和殿。

    待贡生们落座,主考官出场。

    本年的主考官是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洪承畴。

    洪承畴曰:“以治国理政为题,对当今天子陛下提出谏言,字限五百五十字,时限午时。午时一到,即刻交卷。皇帝陛下会亲阅试卷并钦点门生”。

    殿内安静。

    洪承畴问:“各位天之骄子,可清楚否”?

    殿内还是安静。

    “好,既然无疑问,作答开始”。

    “开始”声普一落地,整个大殿响起了刷刷刷的毛笔写字声。

    这时一名贡生举手,欲要发言。

    “这位天之骄子…可是没听清”?

    “听清了”。

    “何事举手”?

    “管不管午饭”?

    “怎么?考试还没开始你就饿了”。

    “早饭也没吃”。

    “为什么不吃”?

    “太早,来不及吃”。

    见这名贡生大胆提出了自己想说但不敢说的问题,其他贡生跟着起哄,我也没吃早饭我也想吃午饭。

    洪承畴为难,管不管午饭这事儿我说了不算,这是皇宫,皇宫里管不管午饭这得问皇上。再说了,我的午饭也没着落呢。

    洪承畴毕竟是经历广好涵养,他乐呵呵的说:“这位骄子稍安勿躁,等午时皇帝陛下来了你问他有没有午饭,好不好”?

    提问的这名贡生点着头却说不行,虽然你这人态度挺好,但却是个两面派,两面不得罪,一人吃着两家饭,吃的高兴乐陶陶。

    殿试主考官洪承畴、武英殿大学士,那可是大清一品大员。听得那贡生如此讲话,心里很是不舒服。

    这是揭了洪承畴的老底。

    (洪承畴原是大明高级官员,大明朝堂对他寄予厚望。

    是他,将“搞乱”明朝的几支起义军打得怀疑人生:将高迎祥设计抓入京城杀掉;把李自成打得只剩十八人逃入大山;将张献忠打得干脆投降。

    是他,在大明与大清最后一次松锦战役对决时,突然投降了大清,结果明军大败输掉最后的家底,两年后明朝灭亡。

    还是他,在清军入关后协助清军剿灭义军、招抚南方数省,平定天下,被清廷誉为“第一汉人功臣”。)

    刚刚提问的那位贡生,就是以此在暗讽他吃了大明的饭又吃大清的饭,

    主考官洪承畴想报复一下,可也拿人家没辙,在科考中主考官不能问人家名字,这是防止考官与考生之间的串通作弊而做出的规定。

    而考生的名字刚一开场就用纸糊了起来,洪承畴也看不到。

    洪承畴毕竟老奸巨猾,他看到了这个提问的贡生在文章中写的一句诗:…千城白草生,一片黄沙没…。

    洪承畴心下有了主意,小子儿哎、你当我文弱我却是瘟神,拿我寻开心,你可倒了大霉啰。

    …

    午时一到,皇帝亲临。

    参加殿试的贡生们交了卷,静静地等待着皇帝的评判。

    皇帝比较抠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