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若此刻再推诿看不出、辨不明,有些说不过去。
领导都已经提示到这一步都无法跟进?
岂不是让诸佛、菩萨觉得自己法力微浅,连这点识辨之能都没有?
这也有损自己五方五老、救苦救难的形象啊…?
如来这老银币,矛盾转移得,真真是…六啊!
然而,观音菩萨毕竟也是历经万劫、心思玲珑之辈,岂是易与之辈?
面上依旧是那副清净慈悲、波澜不惊的模样,
手持净瓶,微微躬身,打了一句玄之又玄、圆融无比的禅机:
“回禀我佛。依弟子愚见,这真的…自然便在假的旁边。而那假的嘛…也恰好在真的身旁。真与假,相依相存,看似对立,实则…近在咫尺,如影随形。”
这话听起来机锋深邃,充满智慧,引得不少罗汉、菩萨暗自点头,
觉得观音菩萨果然有大智慧,言语间充满了禅机。
如来听着这完美的“糊弄学”答案,饶是其定力深厚,嘴角也几不可查地微微抽搐了一下,心中也是无语
果然是在其座下混了无数岁月的得力干将,这手“踢皮球”和“打太极”的功夫,已臻化境,深得“说了等于没说”的精髓。
原以为观音作为金灵亲传弟子,或许知晓某些不为人知的辨识秘法,
结果观音显然也不知,或者说不敢轻易下判断。
殿内气氛更加微妙。
如来心念电转,难道真的要去求助世尊闻来?
世尊曾化身菩提祖师,亲自教导过孙悟空,这两个猴子谁真谁假,岂能看不出来?
但如来转念一想,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
如今这局面,会不会就是世尊故意设下的局?
借六耳猕猴之事,考验自己的能力,
或者…就是为了关键时刻自己无法解决,然后世尊在出面收拾残局,以此增加其在佛门的威望与存在感?
自己若贸然去请世尊,岂不正中下怀?
如来越想越觉得可能。
思来想去,三界之内,能稳妥解决此事,又不会对自身权位构成直接影响,且与此事因果牵连不深的大能,似乎只有那一位了……
想到这里,如来心中已有定计。
其宝相愈发庄严,周身散发出无量光,掩下刚才的尴尬。
如来目光深邃,看向台下两个犹自怒目而视的悟空,声音恢弘:
“尔等稍安勿躁。此獠真假,本座早已洞悉,其背后牵扯之因果,关乎天地一桩隐秘。非是不能辨,而是此刻不能说。”
如来刻意顿了顿,营造出一种天机不可泄露的氛围。
“为何不能说?”
两悟空急道。
如来缓缓道:
“此六耳猕猴现身,并非偶然。其背后或有更大图谋,意在搅乱天机,窥探我佛门虚实。若本座此刻轻易将其点破擒拿,无异于打草惊蛇,让其幕后主使隐匿更深,未来恐生更大祸端。故而,需以非常之法,行瞒天过海之计,既要辨明真假,护持取经,亦要不动声色,麻痹那幕后之人。”
这番话说的冠冕堂皇,既解释了自己为何不直接出手“辨明”,
又将事情拔高到了“应对幕后黑手”的战略层面,
瞬间将之前的尴尬化解于无形,反而显得如来深谋远虑。
“那…那该如何是好?”
两个悟空齐声问道,都被这套说辞唬住了。
如来目光转向观音,语气变得郑重:
“观音尊者。”
“弟子在。”
观音心中警惕,不知如来又要出什么牌。
“此事关乎取经成败,亦关乎三界安稳。寻常之法已不可行。需得请动一位超然物外、不染因果的大能,以其无上慧眼,照见本源,方可既辨真假,又不惊动幕后。”
如来说着,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凝重”与“决断”。
其伸出手,掌心佛光汇聚,并指如剑,于虚空中轻轻一引。
刹那间,整个大雄宝殿仿佛被无形的智慧之光洗涤,
一种清澈、明净、能照彻灵魂的力量弥漫开来。
只见一道无形无质,由最纯粹的智慧光华凝聚而成的剑形轮廓,在如来指尖缓缓流转。
其没有锋刃,却让人觉得能斩断世间一切纠缠;它没有实体,却散发着令诸邪退避、万妄显形的无上威能。
“此乃 ‘般若剑’ 。”
如来声音庄重,
“非金非铁,非木非石,乃我佛门大兴之世,应运而生的上品先天灵宝。其形制,无形无质,唯智慧可感;其威能,不在杀伐,而在斩断烦恼根本,破除一切虚妄幻象。尤对那执念深重、心魔丛生之辈,其‘照见’之力,伤害更是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