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羽心中一凛,白马坡是官渡的重要屏障,若白马坡失守,官渡将陷入险境。他立刻召集张辽、徐晃等将领,说道:“颜良乃袁绍麾下猛将,此次领兵三万,来势汹汹。张辽,你率领一万骑兵,火速前往白马坡支援;徐晃,你率领五千步兵,随后跟进,负责押运粮草。我随后便率领大军前往。”
张辽、徐晃齐声应道:“末将遵命!” 二人随即领兵出发。苏羽则继续安抚陈留百姓,待安排好各项事务后,才率领大军前往白马坡。
途中,苏羽接到张辽的捷报,说颜良大军刚到白马坡,立足未稳,张辽率领骑兵突袭,斩杀敌军数千人,颜良被迫率军后退十里。苏羽心中稍安,加快行军速度,很快便抵达白马坡。
张辽见苏羽到来,连忙上前禀报战况:“主公,颜良虽退,但仍在白马坡附近扎营,随时可能再次进攻。且据斥候探查,颜良麾下有一员副将,名为文丑,勇猛不亚于颜良,需多加防备。”
苏羽点了点头,说道:“颜良、文丑皆是袁绍麾下名将,不可轻敌。传令下去,全军坚守营寨,不得擅自出战。待摸清敌军虚实后,再做打算。”
次日清晨,颜良果然率领大军前来挑战。苏羽登上营寨的望楼,只见颜良身披重甲,手持大刀,立于阵前,高声喊道:“苏羽小儿,速速出来受死!若不投降,我定踏平你这营寨!”
张飞听得怒火中烧,手持丈八蛇矛,就要冲出去应战。苏羽连忙拦住他:“翼德,不可冲动。颜良勇猛过人,且敌军士气正盛,此时出战,恐难取胜。” 张飞虽满心不甘,但也只能按捺住性子。
苏羽沉思片刻,对郭嘉说道:“奉孝,你有何妙计?” 郭嘉笑道:“主公,颜良虽勇,但性情急躁。我军可派人前往阵前辱骂,激怒颜良,再设下埋伏,定能将其斩杀。”
苏羽点头称是,随即挑选了十名嗓门大的士兵,前往阵前辱骂颜良。颜良果然被激怒,手持大刀,率领大军直冲营寨。苏羽见状,下令打开营门,待颜良大军冲入一半时,突然下令放箭。一时间,箭如雨下,颜良大军死伤惨重。
颜良见状,知道中计,想要率军撤退。就在这时,关羽率领一队骑兵从侧面杀出,青龙偃月刀寒光一闪,颜良人头落地。敌军见主将被杀,顿时大乱,纷纷四散奔逃。苏羽下令全军出击,斩杀敌军两万余人,俘虏一万余人。
白马坡一战,苏羽大获全胜,不仅守住了白马坡,还斩杀了袁绍麾下大将颜良,极大地削弱了袁绍的实力。消息传到许昌,曹操不禁感叹道:“苏羽之才,远胜于我。若不早日除之,必成我心腹大患。”
曹操随即召集谋士,商议对策。谋士程昱说道:“主公,苏羽新胜,士气正盛,不可与之硬拼。不如派遣使者前往袁绍处,游说袁绍再次出兵,与我军夹击苏羽。待苏羽兵力分散后,我军再趁机进攻,定能取胜。”
曹操点头说道:“此计甚妙。你立刻派遣使者前往袁绍处,游说袁绍出兵。” 程昱领命而去。
此时,刘备与关羽已抵达徐州。徐州牧陶谦听闻刘备前来,亲自出城迎接。刘备见到陶谦,说道:“陶使君,如今苏将军雄才大略,欲平定天下,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我此次前来,是想劝使君归附苏将军,共图大业。”
陶谦叹了口气,说道:“玄德公,并非我不愿归附苏将军。只是曹操对徐州虎视眈眈,若我归附苏将军,曹操必定会派兵攻打徐州。徐州百姓刚刚安定,我实在不愿再让他们遭受战火之苦。”
关羽说道:“陶使君放心,我与大哥此次前来,带来了五千精兵。且苏将军已下令,若曹操敢进攻徐州,他会立刻派遣大军支援。”
陶谦犹豫片刻,说道:“玄德公,容我考虑三日。三日后,我再给你答复。” 刘备点头说道:“好,我等静候使君佳音。”
三日后,陶谦召集徐州文武官员,商议归附之事。大多数官员都认为苏羽实力强大,归附苏羽是明智之举。陶谦见众官员都同意归附,便下定决心,派遣使者前往苏羽军中,表达归附之意。
苏羽接到陶谦归附的消息,心中大喜。徐州乃富庶之地,归附后,不仅能增强自己的实力,还能切断曹操与袁绍之间的联系。他立刻派遣使者前往徐州,安抚陶谦,并任命刘备为徐州太守,关羽为徐州都尉,负责镇守徐州。
就在苏羽整顿徐州之时,袁绍接到了曹操的使者。使者对袁绍说道:“袁公,如今苏羽势力日益壮大,若不早日除之,必成袁公与曹公的心腹大患。曹公愿与袁公结盟,共讨苏羽。待平定苏羽后,曹公愿与袁公分治天下。”
袁绍本就对苏羽斩杀颜良之事耿耿于怀,听闻曹操愿意结盟,心中顿时动了心。他召集谋士商议,谋士沮授说道:“主公,曹操为人狡诈,不可轻信。且苏羽新胜,士气正盛,我军刚刚经历白马坡之败,实力受损,此时出兵,恐难取胜。不如养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