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主张接受曹魏提议的大臣们纷纷面露不悦,王肃更是上前一步,拱手道:“子瑜大人此言差矣!庐江、九江四城乃是实打实的好处,曹魏又愿出兵牵制蜀汉,如此双赢之举,何来利刃之说?”
诸葛瑾没有理会王肃,继续对孙权说道:“陛下,臣并非反对与曹魏合作,只是需看清其中要害。其一,曹魏素来狡诈,当年赤壁之战前,也曾许以重利,可转头便想吞并江东。如今他们主动归还四城,难保不是缓兵之计。司马懿深知蜀汉与江东乃是唇亡齿寒之势,若江东真与曹魏联手重创蜀汉,下一步,曹魏的刀,必然会指向江东。”
孙权指尖轻轻敲击着案几,脸上没有表露丝毫情绪,但眼神却渐渐变得凝重。他知道诸葛瑾所言并非危言耸听,司马懿的城府,他早有耳闻,当年曹操在世时,便对司马懿既用且防,如今司马懿手握曹魏大权,其野心定然不止于牵制蜀汉。
这时,太常顾雍也站了出来,附和道:“子瑜大人所言极是。臣曾派人打探曹魏内部消息,听闻司马懿近期正在暗中操练兵马,囤积粮草,其矛头虽看似指向蜀汉,可暗中却在淮南一带增派了不少兵力。若我江东此时与曹魏结盟,待蜀汉元气大伤后,曹魏若突然对江东发难,我们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顾大人未免太过杞人忧天了!” 又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正是江东老将韩当之子韩综。他年轻气盛,素来主张强硬,此刻朗声道:“蜀汉对荆州虎视眈眈,诸葛亮更是屡次北伐,若不趁此机会削弱蜀汉,待其北伐成功,占据关中之地,实力大增,到时候蜀汉第一个要对付的,便是我们江东!当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亲率大军东征,若非陆逊大都督火烧连营,江东早已陷入危局。如今曹魏愿意出兵相助,正是我们报当年之仇,稳固荆州的大好时机!”
韩综的话,瞬间点燃了殿内的争论。支持联曹的大臣们纷纷附和,认为蜀汉才是江东的心腹大患,只有借助曹魏之力削弱蜀汉,才能确保江东的安全;而反对联曹的大臣们则坚持认为,曹魏野心更大,与曹魏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一旦蜀汉被灭,江东必将独木难支。
孙权看着殿内争论不休的众人,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缓缓站起身,走到殿门口,望着外面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
当年赤壁之战,江东与蜀汉联手,才击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保住了江东的基业。可后来,因为荆州之争,两国反目成仇,刘备东征,江东损兵折将,若不是陆逊力挽狂澜,后果不堪设想。如今,蜀汉与江东虽表面上恢复了盟友关系,可彼此之间的猜忌从未消失。诸葛亮北伐,江东虽未出兵相助,但也没有从中作梗,只是静观其变。
而曹魏,自曹操去世后,历经曹丕、曹叡两代,如今大权落入司马懿手中。司马懿此人,比曹操更加隐忍,更加狠辣。当年曹操尚且对江东有所忌惮,可司马懿若掌控了曹魏的全部力量,恐怕不会给江东任何喘息之机。
“陛下,” 诸葛瑾走到孙权身边,轻声说道,“臣有一计,或许可解当前之困。”
孙权转过身,看向诸葛瑾:“子瑜有何妙计,速速道来。”
诸葛瑾道:“陛下可先派使者前往曹魏,假意接受他们的提议,同意与曹魏联手夹击蜀汉,但提出需曹魏先将庐江、九江四城归还江东,待四城交接完毕,江东再出兵配合曹魏行动。同时,我们暗中派使者前往蜀汉,将曹魏的计划告知诸葛亮,提醒蜀汉防备曹魏的进攻。如此一来,我们既可以试探曹魏的诚意,若曹魏真的归还四城,我们便多了四城的防御;若曹魏不肯归还,便说明他们果然是缓兵之计,我们也可避免落入圈套。而告知蜀汉曹魏的计划,既能让蜀汉对我们心存感激,缓解两国之间的猜忌,又能让蜀汉与曹魏相互牵制,我们江东则可坐收渔翁之利。”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亮光,诸葛瑾的这条计策,确实巧妙。既不轻易与曹魏结盟,也不与蜀汉彻底决裂,而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最大限度地维护江东的利益。
可就在孙权准备开口表态时,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侍卫神色慌张地跑了进来,跪倒在地上,大声道:“陛下!不好了!曹魏征南将军王昶率领五万大军,突然出现在荆州边境,声称要夺回当年被江东占据的荆州之地!”
孙权闻言,脸色骤变。他猛地转过身,怒视着殿内主张联曹的大臣们,沉声道:“好一个司马懿!好一个诚意十足!这就是你们所说的双赢之举吗?”
殿内主张联曹的大臣们瞬间面如死灰,王肃更是浑身颤抖,结结巴巴地说道:“陛下…… 这…… 这不可能啊…… 太尉明明说好了…… 要与江东联手夹击蜀汉…… 怎么会突然派兵攻打荆州……”
“哼!” 孙权冷哼一声,眼神中充满了怒火,“司马懿的心思,岂是你能揣测的?他这是想一箭双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