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无奈之下,只好率领残兵败将,向荆州方向撤退。他一路上不断地收集散兵,想要重新夺回荆州。但吕蒙早已在荆州做好了防备,而且他还采取了安抚民心的政策,荆州的百姓纷纷归附江东,关羽根本无法得到百姓的支持。
与此同时,孙权还派遣陆逊率领兵马,截断了关羽向益州撤退的道路。关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他的军队人数越来越少,粮草也彻底断绝。最终,关羽率领残部退守麦城。
孙权见关羽被困麦城,便派遣使者前往麦城,劝降关羽。但关羽宁死不降,他率领仅有的数百名士兵,试图突围。然而,江东军队早已在麦城周围设下了重重埋伏。关羽在突围过程中,被江东将领潘璋的部将马忠生擒。
孙权得知关羽被生擒后,心中十分高兴。他本想劝降关羽,但大臣们纷纷表示,关羽为人骄傲自大,而且与孙权有旧怨,若不杀关羽,日后必成大患。孙权考虑再三,最终下令将关羽处死。
关羽战死的消息传到了许都,曹操心中十分复杂。他一方面为除去关羽这个心腹大患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也为关羽的忠义和勇猛感到惋惜。毕竟,关羽也是一位难得的名将,若能为自己所用,定能助自己成就大业。但如今,关羽已死,襄樊之危也随之解除,曹魏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下来。
而在益州的成都,刘备得知关羽战死、荆州失守的消息后,悲痛欲绝。他当即下令,要亲自率领大军,讨伐江东,为关羽报仇雪恨。蜀汉的大臣们纷纷劝阻,但刘备心意已决。一场新的战争,即将在蜀汉与江东之间爆发,而曹魏,则在一旁静观其变,等待着坐收渔翁之利的时机。
章武元年秋,成都的空气像是被浸透了铅水,沉重得让文武百官连呼吸都带着凝滞。刘备立于永安宫的丹陛之上,玄色龙袍在穿堂风里猎猎作响,腰间悬挂的双股剑剑柄早已被他攥得泛白。殿外的银杏叶落了满地金黄,却衬得这位新登基的汉昭烈帝眼底只有冰封般的寒意 —— 三天前,关兴捧着关羽的首级和染血的青龙偃月刀跪在宫门前时,那声撕心裂肺的 “伯父!”,几乎将刘备半生的隐忍与期许都震得粉碎。
“陛下,江东孙权背信弃义,袭取荆州,害我云长,此仇不共戴天!” 张飞手持丈八蛇矛,虎目圆睁地站在殿下,粗重的呼吸声像是要将地砖都震裂,“臣愿率三万精兵,直捣建业,将孙权小儿的头颅割下,为二哥报仇!”
殿内文武百官鸦雀无声,唯有张飞的怒吼在梁柱间回荡。诸葛亮站在文官之首,羽扇轻摇的动作早已停住,眉头拧成了川字。他看着刘备紧绷的下颌线,心中清楚这位君主此刻早已被悲痛与怒火冲昏了头脑 —— 自桃园三结义以来,刘备、关羽、张飞便以兄弟相称,如今关羽惨死,刘备若不复仇,不仅无法面对自己,更无法安抚麾下那些追随他多年的旧部。可眼下蜀汉刚刚建立,国力尚未稳固,若此时与江东开战,只会让虎视眈眈的曹魏坐收渔翁之利。
“陛下,三思啊!” 诸葛亮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带着几分急切,“如今曹丕篡汉,中原百姓仍心向汉室,我等当以北伐曹魏、兴复汉室为首要之任。江东虽有错,但若我军贸然伐吴,曹丕必趁机南下,到那时腹背受敌,蜀汉危矣!”
“孔明先生此言差矣!” 赵云手持长枪,从武将队列中走出,沉声道,“云长将军与陛下情同手足,如今惨遭杀害,若陛下不为其报仇,何以服天下?何以安军心?臣愿随陛下出征,万死不辞!”
一时间,殿内分成了两派。武将们大多支持伐吴,他们与关羽共事多年,早已生出深厚情谊,如今兄弟被害,一个个摩拳擦掌,誓要为关羽报仇雪恨;而文官们则大多主张先稳定国内局势,暂缓伐吴,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唯有刘备始终沉默着,目光死死地盯着殿外的天空,仿佛要将那片阴沉的云层看穿。
许久之后,刘备终于缓缓开口,声音沙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云长乃朕之手足,如今惨遭孙权毒手,朕若不为他报仇,何以为君?何以为兄?伐吴之事,朕意已决,无需再议!”
说完,刘备猛地转身,大步走向内殿,只留下满殿文武面面相觑。诸葛亮看着刘备决绝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羽扇在手中转了一圈,心中清楚,这场战争已经无法避免了。他知道,刘备此刻的心情,就像当年项羽在垓下被围时一样,充满了悲愤与不甘,可他更担心的是,这场复仇之战,会让蜀汉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成都陷入了紧张的备战氛围中。刘备任命张飞为车骑将军,率领一万精兵从阆中出发,与自己在江州会师;同时,他又任命诸葛亮为丞相,留守成都,辅佐太子刘禅处理朝政,确保后方稳定。为了筹集粮草和兵员,诸葛亮不得不加大对蜀地百姓的赋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