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封皮上“关于加强全民爱国教育与信仰建设的建议”几个字格外醒目,旁边还附着近年来查获的间谍案例分析,从西北基地的覃言思、曾婷,到海市的“海蛇”团伙,涉案人员多是所谓的“精英分子”,要么是企业高管,要么是高校学者、媒体评论员。
“各位同志,”周志高站起身,目光扫过参会的组织部门领导,“从这些案例来看,境外敌对势力拉拢的重点,从来不是普通民众,而是那些有身份、有影响力的‘精英’。”
“他们利用这些人的虚荣心和贪欲,让他们充当‘文化汉奸’,用歪理邪说误导民众,动摇我们的信仰根基。”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领导点点头:“志高说得对,前几天我看到一篇评论,某高校教授竟然说‘龙国的发展要感谢西方的帮扶’,完全无视先烈们的牺牲和民众的奋斗。”
“这种言论要是不制止,会带偏多少年轻人?”
“所以我建议,从三个方面推进工作。”周志高翻开报告,“第一,在高校、企业、事业单位开展‘信仰教育月’活动,邀请老英雄、老战士讲革命故事,让大家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二,加强对媒体、网络平台的监管,严厉打击传播错误言论的‘砖家叫兽’。”
“第三,将爱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从娃娃抓起,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会议讨论热烈,最终全票通过了周志高的建议。组织部分管领导拍着他的肩膀说:“志高,这个建议提得及时!”
“你有基层工作经验,又刚从反间谍一线回来,对这些问题看得最透彻。”
“后续的落实工作,也由你牵头负责。”
周志高郑重应下:“请组织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半个月后,全国范围内的爱国教育活动陆续展开。
高校里,老战士的报告会场场爆满;企业中,“我为国家献一策”的讨论热火朝天。
中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用画笔描绘着“我心中的龙国”。
然而,就在这股正能量浪潮中,一股不和谐的声音悄然冒头。
东努大学的校园论坛上,一篇题为《论多元文化融合下的龙国教育革新》的文章引发热议。
作者是该校教授樊思茗,文中竟提出“龙国民众应当以昆仑奴为尊”,建议国家为外籍人员提供每月五万元助学金,还要求“选派不少于四名异性学生与外籍人员同吃同睡,助力文化交流”。
帖子刚发布,就有学生提出质疑:“樊教授,您这是崇洋媚外!”
“龙国的教育资源本就紧张,为什么要优先保障外籍人员?”
樊思茗却在评论区强硬回怼:“你们懂什么?这是与国际接轨!只有放下所谓的‘民族偏见’,才能让龙国真正融入世界。”
消息很快传到周志高耳中。
他看着文章截图,气得手指发抖:“简直是胡说八道!身为高校教授,不想着教书育人,反而宣扬这种扭曲的价值观,这和之前的间谍有什么区别?”
他立刻联系东努大学的纪委书记:“张书记,樊思茗的文章你们看到了吗?”
“立刻组织调查,查清她的背景、人际关系,还有是否与境外势力有勾结。”
张书记也是又气又急:“周部长,我们已经成立了调查组。”
“初步查明,樊思茗近年来多次以‘学术交流’为名出国,回来后就发表各种崇洋媚外的言论。”
“而且她的私生活确实混乱,校内早就有传言说她与多名外籍人员有不正当关系。”
“深挖下去!”周志高语气坚定,“重点查她的资金往来,看看有没有境外资金流入。”
“另外,找那些被她要求‘配合交流’的学生了解情况,看看有没有强迫、诱导行为。”
调查组行动迅速。
三天后,张书记传来消息:“周部长,有重大发现!樊思茗在海外有三个匿名账户,近五年共收到境外汇款两百多万元。”
“汇款人身份不明,但我们查到,这些资金与之前海市间谍团伙的境外账户有关联。”
“而且有学生反映,樊思茗曾以‘学分’威胁,强迫他们与外籍人员接触。”
周志高的眼神瞬间冰冷:“看来她不只是崇洋媚外,很可能是境外势力安插在高校的‘文化间谍’。立刻对樊思茗采取强制措施,防止她销毁证据或潜逃。”
抓捕行动在东努大学展开。
当纪委干部走进樊思茗的办公室时,她还在电脑前修改着一篇新的“学术论文”,屏幕上满是吹捧外籍人员、贬低龙国文化的内容。
“你们干什么?我是教授,你们没有权利抓我!”樊思茗试图反抗,却被干部们牢牢控制住。
审讯室里,樊思茗一开始还嘴硬:“我发表的是学术观点,你们这是打压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