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函中,高欢向皇上请安之后,提出一个建议:鉴于国家刚刚平定尔朱氏叛乱,朝廷急需用人,司空高乾大人的职位相当关键,请皇上夺情起用高乾,让他继续担任侍中、司空职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皇帝元修当着李元忠的面下诏,按大丞相意思夺情召回高乾,官复原职。
高乾刚刚回到渤海郡老家,正打算派心腹到晋阳去找老板高欢,告知自己现状,并征询下一步安排计划。
忽然朝廷派来加急信使,送来皇帝诏书。
皇帝元修对高家表示慰勉,对高乾之父高翼加封使持节、录尚书事。但朝廷急需用人,不得不夺情请高乾回京就职。
高乾接到诏书,心里莫名其妙有些不祥之感。
皇帝元修自己说过,解除高乾侍中职务的御旨已发,不能朝令夕改。
那么,现在皇帝改变前旨决定,只能是因为受到外部压力。
事关高乾的事,压力来源只可能是一个:大丞相高欢。而高欢那里,高乾还没来得及汇报。
但对皇帝元修来说,不管高乾是否汇报,高欢对皇帝都已经施加了压力。
皇帝也就只能认定:在元修和高欢之间,高乾选择了高欢。
这也基本上代表河北世家选择站在高欢一边。
高乾隐隐觉得,元修一旦决心与高欢撕破脸,自己可能首当其冲,成为牺牲品。
但事已至此,高乾也没得选择,只能收拾行装,启程回洛阳去上班。
高乾回到洛阳,觐见皇帝后,重新得到侍中身份,继续担任司空。
高乾身为河北世家大族首领,考虑问题肯定是希望尽量周全些。
如果高欢没有君临天下的意思,则河北世家就不能把重心全部倾向他那边,必须与皇族、皇帝保持良好关系。
这是中庸之道,也是汉人世家经历多次朝代更迭后得到的经验教训。
只是,现在高欢出面给皇帝施加压力,恢复了高乾侍中身份。
某种程度上,意味着高乾与皇帝划清了界限。
除非,高乾到皇帝那里,赌咒发誓、宣誓效忠。
但如果高乾这么做,立即就会受到高欢的雷霆镇压。
——好了,既然没得选,那就一条路走到黑:全心全意跟定高欢!
是福是祸全看运气了。
高乾如此下定了决心。
可惜,他的决心下迟了:不但皇帝要弄他,就连老板高欢也准备牺牲他并栽赃皇帝,把河北世家彻底逼到自己阵营里来。
3月中,高乾接到御旨,赴荆襄二州视察北魏水师战船建造工地。
9月底,荆州刺史、都督荆襄七州诸军事的贺拔胜亲自带人查抄建造工地,抓获南梁探子三人。
这三名探子一口咬定是受南梁派遣,前来与北魏司空大人高乾接头,商量高家投奔南梁事宜。
三人之前已与高乾见过面,基本谈妥接应计划。
高乾坚决否认有这事。
但贺拔胜表示,此事已超出自己管辖权限,必须上报朝廷,待皇上发落。
在此期间只能暂时委屈高乾大人,接受军士监管。
很快,皇帝元修诏令道:侍中、司空高乾,私通南梁,意图叛国投敌。念其有功,赐死。
贺拔胜立即以一条紫绫结束了高乾性命。
几乎与此同时,青州刺史元贵平领兵捉拿高乾二弟高慎。
东徐州刺史潘绍业率军捉拿镇东将军、高乾三弟高昂(傲曹)。
高慎、高昂都得到了大哥高乾暗探的传信,有所防备。
高慎在亲卫死士保护下,奋力杀出重围,逃往晋阳。
高昂执戟猛冲到潘绍业跟前,扣押了对方。
以潘绍业为人质,高昂带着百来人逃走,直奔晋阳。
高乾四弟高季式在信都,收到风声也跑到了晋阳。
高恒、高昂、高季式三兄弟见到高欢,一齐下拜,发誓誓死追随高欢,请高欢为大哥高乾报仇。
高欢扶起兄弟三人,对天发誓:一定会为族叔高乾报仇。
他要求三人即刻开始招募人马,准备发兵洛阳。
安抚了三人,高欢找到慕容绍宗,二人心照不宣饮了几杯酒。
高欢曾经用尽手段极力拉拢河北世家,但对方始终保持距离,貌合神离。
如今,由于皇帝元修的神助攻,河北世族领袖高家仅剩三兄弟:高慎、高傲曹、高季式,全成了高欢死士。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