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幸好遇见神 > 第536章 秀容军校狩猎 尔朱校长选锋

第536章 秀容军校狩猎 尔朱校长选锋(2/3)

贺拔岳、鄯州刺史侯莫陈悦等一批人,可带兵1000。

    侄子、雍州刺史尔朱天光等一批人,可带兵2000。

    侄子、汾州刺史尔朱兆等几人,可带兵3000。

    ……

    尔朱天光给自己定的标准是7000~。

    他不但是这样评价自己手下将领,而且是按这个标准给他们派任务、配军士。

    所以才出现侯渊率700精骑打韩楼,尔朱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三人率3000精骑平陇右,他自己率7000精骑灭葛荣……这样的军事奇迹。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700、3000、7000这些数字,是尔朱荣派出的契胡精骑兵人数,并不是己方所有参战军士数。

    每次战役,己方真正参与配合作战的军队,至少5倍于此数。

    只是在尔朱荣的概念里,他更关注兵锋的运用。

    那些边角料军士们的指挥问题,是手下将领们的事。

    比如侯渊打韩楼时,当时侯渊身为平洲刺史、镇守中山,他辖属的军队就有一万多。

    那700军士是尔朱荣拨给他的契胡精骑兵。

    尔朱天光三人平叛陇右也是如此。

    尔朱荣拨给他们3000契胡精骑,他们自己招募的军队人数达到5万以上。

    尔朱荣攻打葛荣也是同样原理。

    当尔朱荣率7000契胡精骑向着葛荣30万大军军阵冲杀时,后面打酱油的朝廷军也超过十几万。

    只不过,尔朱荣军事思想的核心是“选锋”,那相应的,他的战术布置就是先锋兵的具体运用。

    至于配套军队的部署,由将军们根据战场实况、自己灵活把握。

    有段史籍可查的记载非常有趣:

    有一次,尔朱荣与一帮将领们喝酒聊天。

    他借着酒意问大伙:假如我死了,你们觉得谁可替代我的位置?

    大家稍作思索,一致回答是他的侄子尔朱兆。

    尔朱荣听了,使劲摇头。

    他对大家说:尔朱兆带兵能力是3000。能够与我持平的人,只有高欢。

    史籍记载原话是:此子可统三千骑以还。堪代我主众者,唯贺六浑耳。

    这里的“此子”指尔朱兆。贺六浑,正是高欢的鲜卑名。

    后来的历史证明,尔朱荣的眼光完全正确。

    只是,那时他没机会接触到更年轻的雄才宇文泰。

    否则,他的答案可能会加多一个名字。

    ******

    魏国河北叛乱平定了,河南包括洛阳收复了,陇右的萧宝夤、万俟丑奴搞定了。

    南梁军队也没什么动静。

    魏国进入一段没有战争的太平时期。

    这时候,以尔朱世隆、尔朱天光为首的秀容契胡部落将士里,以贺拔岳为首的武川系军官和以高欢为首的怀朔系军官中,开始出现一种声音,那就是:天柱大将军尔朱荣应该加九锡了!

    九锡是什么?

    “锡”通“赐”,九锡就是赏赐九种礼器:1.车马,2.衣服,3.乐器,4.朱户,5.大门台阶,6.虎贲卫士,7.斧钺兵器,8.红、黑两种战弓,9.秬篦(祭祀酒)。

    加九锡,就是皇帝赏赐给某人九种礼器,真实含义是使用这九种礼器的资格。

    而有资格使用这九种礼器的人,通常就是皇帝本人。

    看看史上加过九锡的人就知道了:王莽、曹操、司马昭、桓玄、刘裕、萧道成、萧衍。

    ——除了曹操是篡位者的爹,其余人都是篡位者。

    坊间流传说“太原王应该加九锡了”,其实就是为尔朱荣篡位造势,让大伙有点心理准备。

    行台郎中李显和对人说:

    对于天柱大将军来说,加九锡其实也不算啥。

    不必大将军亲自开口吧!

    皇上到现在还没动静,也太没眼力见了。

    都督郭罗察公开宣称:

    只要天柱大将军想,皇帝禅位都没难度。九锡算啥!

    参军褚光:

    晋阳城上紫气冲天,天柱大将军的皇位……不远了。

    ……

    渐渐地,这种声音几乎成了魏国共识。

    权臣篡位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在魏国朝野人士眼里,仿佛成了天经地义的趋势。

    大伙都在等锤子落地,一锤定音。

    ……

    只有皇帝元子攸和他身边的谋臣们,很不以为然。

    如果把元子攸放在中国历代所有皇帝里进行比较,元子攸其实非常不错。

    奈何他的对手是史上猛人尔朱荣。

    所谓“猛人”,姑且按5个指标评分:1、个人战力。2、个人军事素养。3、团队战力和军事素养。4、个人政治素养。5团队成员综合政治素养。

    以上述5项指标,拿尔朱荣与两大权臣霍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