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幸好遇见神 > 第503章 鞭

第503章 鞭(1/2)

    小富婆娄昭君倒追穷小子高欢,虽然遭到其母亲的坚决反对,但娄父拗不过女儿,说服夫人同意了这门婚事。

    女方富裕且主动的婚姻,效率往往都是极高的。

    经过三个月筹划后,其实也就是娄家置办嫁妆后,娄昭君与高欢这对新人成了亲。

    娄家了解高家底细,所以嫁妆面面俱到而丰厚。包括婚房、用具、侍女、长短工、奴隶……等等,一应俱全。

    女婿高欢对岳父娄内干最感激的地方在两样东西:马匹、铠甲。

    有了这两样装备,加上使点钱运作一下,高欢如愿以偿进入怀朔镇将府骑兵营,成为一名轻骑兵。

    没过多久,他由兵士晋升最低级军官,成为一名“函使”。

    函使就是军镇与洛阳之间的军事邮递员。

    函使分急报使和平报使两种:急报使就是紧急军情信使,后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八百里加急”那种;平报使则是一般公文信使。

    高欢属于后一种。

    怀朔镇距离洛阳2000多里,并且多是崎岖山路,像高欢这种平报函使来往一趟,差不多就是一个月。

    高欢很喜欢这份差事,因为可以到首都洛阳见世面,接触到各种人和朝廷官员,开阔眼界。

    娄昭君结婚之后,继续帮老爹家打理生意,获得一份收入。

    小两口的日子也算中规中矩,走上了正轨。

    这时候,魏国朝廷正是胡太后垂帘听政时期。

    胡太后当权,最大特点是在全国大肆修建佛堂、佛寺、佛塔,雕刻佛像。

    仅仅洛阳一地,孝文帝迁都洛阳时,这里有寺庙20座,而胡太后执政的几年里竟修了500多座。

    整个魏国全境,多出一万三千座寺庙。

    没过几年,国库就被掏空了。

    国库没钱,除了加税,再就是裁减其它开支。

    这时候,尚书郎张仲瑀上了一道奏折,建议终止武官转文职政策,以此节省开支。

    胡太后看了奏折,觉得很好,立即让太尉、清河王元怿去落实执行。

    元怿感到不妥,却也不敢当面顶撞胡太后,于是应承下来,打算拖一拖再看。

    但是,这道奏折内容在京城里传开了。

    这时候,掌管皇城禁卫军的领军将军是元乂。

    北魏建立后,平城时期,禁卫军体系沿用魏晋旧制“五营校尉”制。

    五营就是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这五大营,分布在首都各处。

    五营长官称“校尉”,官秩比二千石,正四品。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让领军将军于烈改变旧制,将五营变为“中军”、“台军”、“外军”三大营,统属领军将军管辖。

    中军负责皇宫,台军负责皇城,外军负责洛阳外城。

    由于胡太后大肆修筑寺庙、开凿佛窟,将国库挥霍一空,外军、台军的福利不断缩水,甚至发生外军欠饷之事。

    这在从前是极其罕见的。

    禁军之中早就有不满情绪蔓延。这时听到朝廷打算取消军职转文官的惯例,于是有人暗地里煽风点火,禁军军士们开始聚集、汇流,准备闹事。

    大伙也打听到了,这个缺德方案是尚书郎张仲瑀提出的。

    张仲瑀之父张彝是征西将军,其兄张始均是员外散骑常侍、着作郎。

    这时的北魏,最高军职依次是骠骑大将军、卫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排第四,官阶很高。

    张彝获准开衙建府,且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519年二月,禁卫军官兵们包围了征西将军府,将张彝、张始均、张仲瑀父子三人困在府里。

    人越来越多,情绪越来越激昂,场面眼看要失控,张彝命令卫队护着张仲瑀突围转移。

    将军府卫队被打到死的死、伤的伤,最后张仲瑀在几名死士掩护下总算逃走。

    张彝、张使均父子就没那么好运了。

    张使均挨了一顿暴揍后,被推进火堆活活烧死。

    张彝也身受重伤,几天后死去。

    ——这种因为一道奏折,禁卫军冲击重号将军府,当场烧死、打残朝廷官员,打死高级将军的案件,在历史上就这么一次 ,性质极其恶劣。

    非常巧合的是,怀朔军镇小军官、干了六年函使的高欢亲眼目睹了这个场面。

    他被首都禁卫军的胆大包天、无所顾忌深深震撼到了。

    这次他决定在洛阳逗留几天,看看事态发展结果。

    寻常他每天行路60~70里,到时加快点,一天赶路80~90里也是可以做到的。只是辛苦些而已。

    令他万分震撼的是,朝廷很快公布了对这件事的调查处理结果:八名带头闹事的首犯处斩;十几名军官削职发配;一百多人杖责;对征西将军张彝家人给予厚恤。

    上千禁卫军捣毁将军府,打死征西将军、烧死朝廷郎官、重残朝廷官员的案子,就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