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幸好遇见神 > 第499章 太子

第499章 太子(1/2)

    “钟离会战”时,沈趋接受皇帝指示,在建康城禁卫军、牙门军中抽调300弓弩兵,赴钟离城支援。

    兰钦、萧讷二人位列该支队伍里。

    战斗过程中,萧讷的任务是射杀攻城魏军,兰钦负责保护萧讷。

    兰钦左手持盾牌,右手握长剑,护在萧讷身前,主要是挡住、打落射来的流矢。

    萧讷则专心开弓、瞄准、放箭。

    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弓箭手射箭,并不是如机器人那般,一支接着一支,不停发射。而是射出一支,休息一会,再发射一支。

    这是因为,开弓、发射的消耗非常大,密集发射,肌肉根本受不了。

    萧讷的强弓是三石弓,更是如此。

    饶是这样,交战开始后,萧讷平均每天依旧发射几十次,有时上百次。

    幸好攻城战不是天天交锋。多数是对战一、两天,休整几天、十几天,然后再来。

    在钟离城墙头,萧讷的箭术很快显露威力,几乎十箭九中。

    这引来守城军士惊叹、欢呼,也引起钟离城守将、徐州刺史昌义之的注意。

    昌义之下令,鹅翎箭对萧讷敞开供应;战事激烈时,青翎箭重点供应给萧讷。

    ……

    一年多后,钟离会战结束。

    北魏军大败:40万作战大军中,战死、淹死20多万人,被俘5万,回去的只有13~14万。

    南梁军死伤也超过10万。消耗了巨量国力,只能说是惨胜。

    但是,一场大战的胜败,对国家未来发展走势的影响才是关键。

    北魏开始走下坡路。南梁则进入上升期。

    战争结束,沈趋率领的300弓弩兵,还剩276人。

    沈趋带着这276人回建康城,然后论功行赏。

    萧讷因为射杀大量敌军,获首功。除了得到金钱财物奖赏,军阶也晋升三级。

    兰钦晋升一级。

    适逢此时,南梁正在进行官制改革。

    南梁建国后,原来的官制遵循魏、晋、宋、齐体系,官秩总共分“九品”:一品食禄万石,二、三品食禄2千石,四、五品食禄1.6千石~1.2千石,六、七品食禄1千~6百石,八、九品食禄5百~3百石。

    皇帝萧衍任命徐勉为吏部尚书,开始改革区域划分和官员体系。

    具体内容主要是两项:

    1.将全国36州分解为76州;

    把原来36州分成76州,等于多设40个州刺史部,也就是多设40套官员班子。说白了,是让更多人做官。

    2.将原来文武混合的九品官秩改为文官十八班、武官二十四班。

    把九品官秩改为文官十八班、武官二十四班,这样可以更加精准体现官员级别差距,激励官员勤勉干活、努力向上爬。

    十八班制中,十八班最高、一班最低。

    十八班只有九个官职,依次是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

    十七班对应原来从一品军官:前、后、左、右及四征将军。

    十六班对应原来录尚书事、尚书令、中书令、侍中。

    ……

    依此类推,大约是原来一品改成二班。

    太子府里的甲士,只有几个首领纳入武官体系,普通兵丁不入流。

    萧讷的官身属于文职。这次连升三级,由一班的东宫通事舍人升为四班的太子门大夫。也就是当上了太子府门卫组组长。

    兰钦升了一级,由八班的太子中舍人升为九班太子庶子。

    沈趋不是东宫属官,而是皇宫属官。回京后,他得到皇帝萧衍称赞奖赏,由十班黄门侍郎升为十二班散骑常侍。

    ……

    萧讷刚进太子府时,作为最低级小官,还没见到东宫老板(太子)就去了钟离前线。

    战事结束回到京城,萧讷因功受赏时见到东宫太子,这时才知道老板原来只是个7岁小孩。

    梁国太子名萧统。说到他,还有一段故事。

    萧衍起兵造反前,担任齐国雍州刺史。

    他在襄阳一带深耕多年,把那里建成了自己的根据地。

    但他有个心病,那就是自己妻妾诞下的女儿们成长还算顺利,却没有儿子存活下来。

    这时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自己没有儿子,那就得收养或过继男孩到自己名下,让自己有后。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这时代的法律,养子与亲儿子的权利是完全一样的。

    即便是皇帝,收养的儿子也可以继承皇位。

    萧衍按照社会习惯,将自己六弟萧宏的二儿子萧正德过继到自己名下,成为长子。

    501年,萧衍38岁,率军攻入建康城,成为第一权臣。

    这时,他的小妾丁氏为他诞下一子,取名萧统。

    次年,萧衍逼齐帝禅位,自己坐上皇帝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