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我还得接受这个事成不成、干得咋样都要走述职流程。”
全场又安静了。
片刻后,省厅长们纷纷鼓掌。
没有掌声,但氛围松了一些,会议气氛回暖,讨论进入“怎么落地”阶段。
会后,省厅层面小会室里,副厅级中两人相互交换名片,其中一位悄声说:“你知道吗?许剑锋在在西岭那套是干成了,给他放在那儿,用两年就能打底一套体制,如果这套过得去,不只省里能推广,全国也会盯着。”
另一人点头:“可也要看他能留得住没。”归根到底,他们还在算杠杆。
夜里九点半。
他回到住处,许剑锋收到信息:西岭模式评估初稿反馈上线。
“整改建议+可复制节点”已审批通过,即将下发。
还有标黄的是一则消息渠道评论:“当干部的“干净”和“干成”同等重要。”
他看着文字,露出了一丝笑。
明天,就能看到更深一层的动向。
就在这个节点,他知道:西岭的故事,不止于“走过来”,而在“能不能继续走出去”。
而他,正在书写从“书记”到“制度背后的那个人”的桥梁。
下个月,出现了一个新的节点,西岭模式第一次走出西岭。
省委组织部宣布,选定两个示范地市作为试点,进行为期半年的制度适配与考核跟进。
会议室里,省委副书记亲自部署,东华和南州两市被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