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了这场血雨腥风后,终于迎来了一丝喘息之机 ,但朝堂与民间的创伤,却久久难以愈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时晋国赵盾主政,赵盾和众人商议,新君继位,晋灵公年幼,恐怕受到列国诸侯轻视,为了巩固晋国霸主位置,赵盾决定举行诸侯会盟。
公元前620年六月,赵盾以晋灵公名义,禀报周襄王,让周襄王继续承认晋国盟主位置,周襄王迫于晋国压力,只得应允。
公元前620年八月,赵盾为了巩固晋国霸业,以调查宋国内乱为由,以晋国国君名义,在宋国扈地举行诸侯会盟。
齐昭公,宋昭公,卫成公,郑穆公,曹共公,陈工公,许昭公前来会盟,赵盾则以晋灵公身份,全权代表晋国主持会盟。
扈地会盟首先是赵盾明确表示,宋昭公在宋国的合法诸侯地位,将公子御定性为谋逆,严惩相关人员。
其次中原重要的七国国君一致声明,虽然晋灵公刚刚四岁,仍旧承认其诸侯盟主地位,晋国霸业得到七国支持。
而鲁国,作为中原地区举足轻重的诸侯国,其身份、地位和威望都堪称前列,任何重要的会盟活动自然都少不了鲁国的身影。赵盾深知这一点,因此特意邀请鲁文公前来参加此次会盟。
然而,当鲁文公得知赵盾竟然以臣子的身份,取代晋灵公来主持这次会盟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不满。
这种行为显然是权臣凌驾于君主的无礼表现,严重违背了传统的礼法。
与此同时,鲁国与齐国的边境地带也出现了一些摩擦和争端,这使得鲁文公对于扈地会盟的热情大打折扣。在他看来,解决国内的边境问题远比参加会盟更为紧迫和重要。
于是,鲁文公决定先搁置扈地会盟的事宜,转而集中精力处理与齐国的边境争议。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得鲁国的边境恢复了平静。
然而,当鲁文公匆匆赶到扈地时,却发现会盟早已结束,与会的各国代表们也都已经散去。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鲁文公感到十分无奈和沮丧,只能悻悻然地离去……。
欢迎阅读下一章,武城之战。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