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单依靠朝廷律法难以有效治理与威慑,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江南形势糜烂,官绅勋贵冥顽不灵,政令推行艰难,法度威严难施。
朱由校深思熟虑,谋篇布局,安排让常年在边疆征战的将领出任南方各省守备。
除武将行事果敢,敢于打破常规,能有力敲打江南吝啬成性的勋贵官绅,保障朝廷足额收税,充盈国库。
其次,北疆诸将熟知边塞环境,军饷之艰难,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处理身处江南温柔乡,依然拖欠税收的官绅勋贵,断不会手下留情。
最后,便是北疆军镇善战武将担任江南州府守备,任职期间恰好趁机恢复并提升江南各州府糜烂的武备力量,让大明朝军事力量更为坚实,进而保障内部安稳。
殿内,位高权重的洪承畴、李待问、高弘图、张三谟,职级稍低的常延龄,曹文衡,张有誉等官吏,聆听朱由校临时安排,全在心底悄无声息揣摩圣意。
少顷,这群宦海沉浮数十载的官吏,猜出皇帝安排武将北疆担任江南各州府守备的深意。
皇帝不光有意加强对南京为首的江南各重镇的掌控,更要抓住朝廷税收的脉络,保障朝廷财政财源滚滚。
顿时,南京吏部尚书傅国神色凝重地迈步出列,躬身奏道:“陛下,南京守备一职向来由南京勋贵世袭担任,现今陛下安排贺将军出任南京守备,更计划派遣九边军镇将领奔赴南方各州府担任守备,臣赞同您的举措。
然而,南直隶官绅勋贵在政治上失势,必然引得他们怨声载道,乃至私下对抗朝廷,只怕偷税、欠税、漏税、拖税等乱象愈演愈烈啊。”
朱由校嘴角微扬,露出意味深长的轻笑,他目光如炬扫过傅国。
傅国为官清正廉洁,勤勉政务,治理地方卓有成效,他陆续将其提拔为户部郎中,后又委以南京吏部尚书的重任。
今日,傅国所言不无道理。
不过,若他惧怕江南官绅勋贵搞小动作,当初何须整饬吏治,发展经济,保障朝廷财政充裕。
“傅卿所虑,不无道理。自永乐朝迁都北平,朝廷便形成以江南之财富,滋养北疆戍边之兵的国策。
北疆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将士是我大明的忠诚子民,江南官绅,受朝廷庇佑亦大明不可或缺的子民。
这几年,北疆兵勇坚持在冰天雪地中东征西讨,南征北战,可江南官绅却拖欠税赋,更是屡教不改。
北疆军事衰弱,大明外患四起,江南拖欠税收,大明社稷动荡,北疆军事,江南经济缺一不可,独腿行路如何保障朝廷稳健前行?
唯有南北兼顾,经济军事协同,两条腿走路,大明朝方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闻言,傅国欲言又止。
以江南之财富,滋养北疆戍边之兵,双轨驰骋是大明朝稳定强大的利器。
洪武,永乐,洪熙、宣德几朝坚定不移执行,正统朝,北疆巨变,导致京师军事力量锐减,江南官绅心怀鬼胎,蠢蠢欲动。
皇帝安排军镇武将担任江南各州府守备,本意为恢复以江南之财富,滋养北疆戍边之兵。
然而,江南官绅勋贵歌舞升平百余年,形成强大的利益网,倘若皇帝执意推行此策,未来数日南京乃至南直隶的官绅勋贵必然蜂拥进宫,迫使皇帝收回成命。
届时,局面将变得错综复杂,甚至难以收拾。
这时,贺人龙迈步出列,语气霸道说:“傅尚书,某行伍出身,不懂什么花花肠子,只懂靠手里的刀,手里的兵,在北疆冲锋陷阵,保障边疆不受外敌侵犯。今日深受皇恩宠信,有幸担任南京守备,亦会靠手里的刀和兵,直接,迅速解决南京官绅勋贵欠税,为陛下分忧解难。”
曹变蛟紧随其后出列补充:“陛下皇恩浩荡,此举是对北疆将士的体恤,让在北疆苦寒之地浴血征战的将士在江南水乡休整,让边塞将士清楚陛下对三军的重视,进而更好为国征战。”
洪承畴语气凝肃说:“将士是维护大明朝安全和疆域的重要保障,肩负保家卫国使命。
正统朝以来,陛下首次重建京营,边军,卫所,形成营兵扩疆,卫兵守疆的制度。
唯有给予三军将士高薪,特权,社会荣誉等福利,方能让三军甘愿为朝廷卖命。”
他不同于贺人龙,曹变蛟行伍出身,他是正儿八经进士,然而,自从陕北民变开始,他便投身军武,自此同三军绑定,成为北疆将士在京城的代言人。
彼此利益紧密绑定,他自然为三军牟利。
朱由校对贺人龙,曹变蛟,洪承畴点头称赞,略作思索果断下令:“曹文衡,龙武军日夜护卫朕之安危,这些日子风餐露宿,马不停蹄地赶路,连一口热饭都未曾好好吃过。
你即刻安排人手为龙武军筹备食宿,务必周到细致,不得有丝毫懈怠。
张三谟,速传朕旨意,令颍州、苏松常镇、徐州、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