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盗墓:失落上古文明之归藏古国 > 第386章 偏财

第386章 偏财(1/2)

    何磊差遣回去取工具的几个人刚把东西整理好,一个骑着电动三轮车的货郎缓缓驶了过来。

    经过几人身边时,货郎的目光快速略过几人背包,看到探出背包的工兵铲铲柄后,电动三轮车的车速明显变慢了。

    “老乡,有废品卖吗?”

    货郎开口问道。

    何磊手下这几个人皆是粗人,只懂得挖坟掘土分钱快活,领头的大个子正了正背包,没好气道:

    “少在这儿瞎转悠,路政工事重地,赶紧滚蛋。”

    货郎见状赶紧赔笑:

    “哎。”

    说罢拧了一把电门,快速驶离。

    在后视镜里看到大个子几人绕进小路后,货郎这才放慢车速,啐了一口道:

    “什么素质。”

    转了个弯刚要吆喝几句,远远便看到了从另一侧走来的孙支书,货郎抬手打了个招呼,骑了过去。

    隔三差五来村里转悠收货,货郎跟村里人很熟,自然也认得孙支书。

    整个清江村,孙支书家里的纸箱酒瓶是最多的,算得上货郎的大客户。

    “去哪啊孙支书,我捎你一段儿?”

    货郎说着起身把身后的三轮车斗挡板往下一放,示意孙支书坐上去。

    孙支书摆摆手:

    “不用了,我去趟村委会,没几步就到了。”

    货郎点点头,朝刚刚绕进树林另一侧的几人扬了扬下巴,笑着打趣道:

    “这是上边来领导了,得安排晚宴吧,酒瓶子啥的就别收拾了,明早我来帮你打扫归拢。”

    孙支书闻言也跟着笑了:

    “你这服务意识,收破烂白瞎了,不过这次啊你还真就没算对,那都是路政上的高干,除了学者就是教授,咱可请不动。”

    货郎回想起刚才说话那几个人的德行,还有包里的工兵铲,诧异道:

    “文化人?真没看出来,张口闭口跟土匪差不多。”

    毕竟孙支书也说了跟那些人并不认识,货郎的语气稍稍放肆起来。

    “嗐,这大周末的跑咱这穷乡僻壤来加班,谁还没点怨气。”

    孙支书解释道。

    货郎像是想到了什么,试探性问道:

    “路政上的车,玻璃还整的漆黑,并且他们的车上也没看见有通行证之类的标识啊?”

    在这之前,孙支书就一直觉得哪里不对劲,让货郎这么一说,不由得也犯起了嘀咕:

    “让你这么一说,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话说一半,又像是回过味来了:

    “我说,你操心事儿真多,好好收你的废品得了,后面路那么难走,除了路政上的,谁还会大车小辆跑咱这儿来瞎转悠。”

    货郎眼珠子一转:

    “你说能不能是文物局的人?村里人迁坟把后边的地挖的像个莲蓬头,保不齐就有什么发现呢,县南张家屯的事儿你听说了没?全村拆迁,挖出座古墓啊!”

    孙支书没好气道:

    “真挖出古董村里能这么消停?”

    货郎嘿嘿一笑:

    “那是那是,真有这种好事儿指定瞒不过您,哎不说了,我再去转一圈,这空车回去,白瞎我充的电了……”

    货郎话虽如此,心中却打起了别的算盘。

    昨天货郎刚在赵老憨家收了些酒瓶子,他一眼便看到赵老憨家院子里堆酒瓶的地方多了几块青砖。

    那砖一看就不是县里砖厂烧出来的,大了好几圈不说,颜色也暗的很。

    货郎走街串巷收了近三十年破烂,平时断不了去县里废品店送废品,等待称重的时候免不了跟其他同行闲聊攀谈。

    当然,还会遇上不少去废品站淘宝的人。

    一来二去,货郎多少了解了一些行情,比如某些固定年份的旧报纸书刊,或是一些上了年月的盆盆罐罐,都有人高价收。

    货郎也开始留意收来的东西,最近十多年,捡漏的活儿一共干成了三单。

    前两单加一起,给家里盖了五间砖房。

    第三单小了点,但买了这辆电动三轮车还有富余。

    自从清江村开始迁坟,货郎来的明显勤了。

    以前是每周来两次,现在是每天都得过来转一遭。

    之所以跟孙支书提张家屯古墓的事儿,也是为了探探他的口风。

    长此以往与废品站点上形形色色的“民间大手子”交流取经,货郎的嗅觉可开始变得敏锐起来。

    之前偶遇的几人,跟孙支书口中的路政单位学者教授,好像并不沾边。

    再加上清江村的迁坟,和赵老憨家中出现的青砖。

    尤其是之前收走的酒瓶,那种啤酒赵老憨绝对不舍得买。

    由此推断,这两天赵老憨家里来了贵人,紧接着清江村里就出现了奇怪的路政工作者,并且是直奔迁坟地点去的。

    孙支书说的确实不错,只做收破烂的营生,白瞎货郎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