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我岳父是朱元璋 > 第838章 心怀忐忑的高丽籍官吏

第838章 心怀忐忑的高丽籍官吏(1/2)

    他面对着几乎所有人的反对与非议,一路披荆斩棘,直接用无比耀眼的成绩,抽红了无数人的脸。

    更是将所有人的质疑都踩在了脚下,更是令天下读书人蒙羞汗颜,无颜以对。

    因为他以武勋子弟的身份,打破了所有人对于武夫胸无点墨的固有印象,用那精彩的文章,让所有人都哑口无言。

    成为了这么多年来,科举界最为牛逼的传奇,甚至可以说是后无来者的地步。

    因为自常二郎夺得了那次状元之后,朝廷的科举制度就开始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其实一个最重要的变革就是,不再有全国状元,只会有省状元。

    这么一来,极大地削弱了科举这一倍增文运与名望的途径,使得大明天朝的科举,让大明天下各省都能够达到雨露均沾的地步。

    使得大明的各省对于朝廷,对于大明王朝的向心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加。

    打破了江南地区对于科举这一重要取士途径的垄断,同时也让那些早就已经离开华夏故国怀抱数百年。

    都有点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华夏还是蛮夷的那些北部诸多州县的百姓们,再次感受到了帝国笼罩过来的荣光。

    而这一科举制度的改革,绝对可以算得上是大明立国以来,废除丞相负责制以外,另外一个足可载入史册的重大改革制度。

    可以说,天下文人,苦江南久矣,正是因为这个改革制度,让天下文人雅士,无不举手欢呼,人心归附。

    虽然当时,朝廷都认为是陛下的独断专行,可实际上,真相嘛,他们这帮子开平王府的老人又如何不清楚?

    虽然大伙私底下会小声腹诽,指不定是二公子担心未来还会有状元郎来抢他的风头,干脆直接把锅给砸了。

    如此一来,历史上最后一位国家级别状元,必将会青史留名。

    这么说好像显得自家二公子太过卑鄙,而且也不正能量,所以大家也只是私底下笑谈而已,绝对不可能泄露一丝半点的真相。

    。。。

    在那之后,成功当上了状元的二公子一路朝着那文臣的晋升道路飞驰一去不复返。

    重点是,二公子走了文官的道路之后,居然真的做得比绝大多数的文官还要好。

    虽然那个时候,他常猛跟随大公子去征战沙场去了,但还是感受到了二公子的威能。

    不论是那沙盘还是千里镜,又或者是之后的各种火药武器,令大明的威武之师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就像蓝玉这位老爷的小舅子,苦练火枪骑兵数载之后,一朝大战,天下皆惊,那种强大到远远超过最强元蒙骑兵的威慑力和破坏力。

    更是让朝廷对于火药武器部队越发地重视,最终,越来越多的大明军队开始列装各种火药武器。

    而他常猛,追随二公子来到了辽宁之后,就一直被二公子委以重任,负责训练乡勇。

    也正是因为自己精通军略,最终,被二公子安排来到了这里,率领两千乡勇镇守和监控朝鲜县的百姓,以及那战俘营中的战俘。

    仅仅凭着麾下两千乡勇,需要兼顾这么多的事务,也亏得他常猛是位老行伍,而且颇有将才,不然还真搞不定这事。

    提心吊胆,兢兢业业地在这里头疼了大半年的光阴,终于等到了二公子的到来,常猛也终于能够松上一口大气,不必再背负那么沉重的压力。

    常二郎自然是对于位常家的老人大加安抚,同时还不顾舟车劳顿,第一时间亲切地接见了这些乡勇,并且对他们大加褒奖了一番。

    当然,光有精神奖励是不够的,还需要物质奖励,与常二郎同时抵达的还有足足几十车的罐头,特别是来自于江南的水果罐头。

    让这些大部份籍贯是江南人士的乡勇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味道。

    而随着常二郎的到来,亦让那些朝鲜县城内的原高丽籍官员们显得有些惶惶不安。

    毕竟常二郎的舅父可不是什么好鸟,杀性之重,直到如今,仍旧可止小儿夜啼。

    偏偏常二郎这位弃武从文的外甥,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辽宁各州县,不知道剁掉了多少士绅乡贤的脑袋。

    可偏偏这朝鲜县的官员们,大部份也都是本地的士绅乡贤出身。

    这朝鲜县被大明控制之后,常二郎的公文,让他们搞定土地国有制,你们要搞不定,那么本官会把你们的脑袋摘了,换能搞得定的人来。

    面对着家族全灭的死亡威胁前,他们的头脑十分的冷静,常二郎连自己人都能宰,更何况他们这些降官。

    在几个不开眼的货色被砍了脑袋之后,其余官员终于老实下来,规规矩矩地按照常二郎的吩咐施政。

    好在常二郎也就只是下过几道公文,之后就再没有什么动作,而朝廷那边,也没有派一位主官来主持大局。

    他们就只能老老实实各司其职,至于控制战俘营,让那些战俘去修路,修码头什么的,那些官员来自大明,他们只负责自己份内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