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暂时不要再想了。”
张世康喝了一口酒后道。
这些家伙,你们的思想很危险呀!
不过我喜欢。
“如今咱们大明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力还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的对外作战。
你们要能耐得住性子,把近卫军的战力维持住。
还有,你们要记住,除却收复失地之外,对外扩张,不能以降低百姓生活质量为代价,穷兵黩武那一套,咱们不搞。”
张世康很是认真的道。
历朝历代的对外战争,只要持续一年以上,几乎必然会大幅降低国内百姓的生活质量,譬如加税、徭役、民壮征调等等。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生产水平实在太低了。
别说以前,就是大明改制之前,张世康都做不到,就拿近卫军这次出关建奴举例。
虽然只有三个月,但却已经将大明攒了半年多的粮草耗尽,户部为了筹集军饷,甚至已经开始强行收购百姓的粮食。
当然,这个苗头被张世康掐灭了,他不希望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一点老百姓对朝廷的认同感,因为一场战争就给消磨掉。
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张世康在辽河果断选择撤军。
大明的底子还不够厚,还经不起旷日持久的战争。
但张世康心里清楚,随着新的高产作物不断普及,多则三年,少则两年,大明就能积攒出足够的家底。
这就是大国的底蕴。
孙大胜闻言随口接道:
“那是不是说,只要朝廷积攒到足够的粮草军需,大哥就去打倭国和安南?”
徐文远等人闻言眼前一亮,张世康没好气道:
“读书人的事儿,那能叫打吗?”
刘家卫立即明白了张世康的意思,笑着道:
“大哥说的有理,明明是我大明心怀德泽,去教化那些落后的蛮夷。”
“啊对对对,他们还得感谢咱呢!”孙大胜也反应过来,没口子的附和。
张世康满意的点了点头。
今日早朝的事,他其实也没有真的生气,他老爹虽然比他还懒,但老爹的话他还是听在心里的。
来酒楼的路上,张世康也试着换位思考了一下。
老爹说的对,对于近卫军乃至虎贲军的那些将领而言,是自己给了他们希望。
诚如崇祯老哥的担忧一样,那些将领们同样也对没了大元帅的朝廷充满担忧和不自信。
只有在黑暗中爬行过的人,才真正明白光的意义。
在这些人的心里,恐怕自己已经成了指路明灯一样的存在。
想明白了这些,张世康心里的那点怨气自然就没了,甚至还有了一丝愧疚。
不过他本来也从没打算真的撂挑子不管,在这一点上,崇祯老哥这些人实在是有点惊弓之鸟了。
他当了将近四年的救火队员,难道就不能放松放松吗?
误会解除之后,一群人立马开始推杯换盏,一如多年前他们还是纨绔的时候一样。
王敬铎、郑冲等几人的婚事被他们的爹娘安排在八月底,时间不可谓不紧。
甚至新城侯还与其他几个勋戚商议好,将各自家里的婚期错开一天,以达到互不影响的效果。
倒是也不怪新城侯等人着急,张世康倒是一口气娶了九个娇妻,还一下生了四个女娃,王敬铎、徐文远等人可还光着呢。
徐文远和陈涛的婚事前年就敲定了,奈何这两年战事频繁,又是平叛又是出关迎战建虏,一去就少则几个月多则半年甚至更长。
以至于定国公都有心理阴影了,徐文远这次出征刚回来,徐允桢便找王国兴等当事家长,三下五除二的给儿子们安排婚事,以免再有意外结不成亲。
也就是说,到了八月月底,张世康可以连着吃四天的酒席。
酒过三巡之后,张世康想念家里的小娇妻们,便借故要离席。
走到门口时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一拍脑袋对孙大胜道:
“大胜啊,你回去莫忘跟你爹说一下,他的假期提前结束了,明日就务必要赶回西山大营。”
众人不解,张世康继续道:
“纪念碑已经完工,我与陛下商议将在八月初十这天举行公祭,陛下也将会参与。
让你爹从近卫军里挑选出六千人来,公祭当天,我要阅兵。”
实际上历朝历代都有阅兵活动,但大部分阅兵都只是天子为了彰显自己的威仪。
唯有永乐皇帝时,恰好碰到万国来朝,算是对周边国家起到了一定的威慑作用。
当然,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信息传递过于落后,不像后世,一次阅兵还能全球直播,对周围国家的威慑主打的就是立竿见影。
即便如此,张世康仍旧认为阅兵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远的不说,张世康最近两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