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卫闻言当即大惊失色。
他有想过是发生了什么不好的事,但却从未想到竟然这么严重。
怪不得刚才陈涛他们那么慎重,还诛三族,这事儿如果是真的,诛九族都有可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张世康最近一个月以来的所作所为,包括张世康找人给他写歌功颂德文章的事,都告诉了刘家卫。
“哥几个当年在国子监都没好好学,你学问高,叫你过来,也是想让你替哥几个分析分析,这事儿到底该咋办。”徐文远补充道。
自辽西撤退的时候,张世康便已经开始安排人为他歌功颂德,起初孙大胜等人并未在意。
还觉得自己大哥本来就功高卓着,若是他们,指定也希望别人都知道。
可是到了永平府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劲儿了,尤其是救灾时所有百姓都对着他们大哥山呼万岁的时候。
徐文远最先觉察到不对劲儿,他当时整个人一瞬间就汗流浃背了。
于是便私下里召集了孙大胜等人,发现他们也都意识到了不对劲儿。
以至于从永平府回来的一路上都心事重重,他们想问大哥来着,可却没人敢开这个口。
孙大胜本来还想去问问他爹,也就是近卫军二把手孙维藩,可最终还是没敢问。
倒不是担心挨揍,而是担心老爹直接去告状。
毕竟孙大胜还是了解自己老爹的,果真到了那个关口,孙大胜有理由相信,他爹指定会大义灭亲的。
徐文远等人知道,若按常理,他们发现这事儿,应该做的,指定是写奏疏上报给陛下。
可次子团的人,都是打小一块长大的发小,从很小的时候,张世康就带着他们玩耍。
一块同过窗,一块朴过昌,一块扛过枪。
战场上一路走来,他们能封侯,全是因为他们大哥领着。
让他们去举报大哥,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们。
而另一方面,他们其实也在揣摩,尤其是在永平府的时候,大哥那么招摇,是不是也是在暗示他们几个什么。
毕竟即使在国子监没好好学,但大宋陈桥兵变的典故他们还是知道的。
永平府时,当时的情况与宋太祖是何其相似,他们次子团各自手握重兵,只消找件黄袍,往自己大哥身上一披。
近卫军都在他们掌控之中,在京城谁还能说个不字?
这群半大小伙子还真是讨论过,只是最终都不敢去做,也不能说不敢,作为京城曾经的纨绔天团成员,就没他们不敢做的事。
确切的讲是不想。
遥想当年,他们大哥带着他们坑爹,讲述当今天子有多么惨、多么不容易。
他们跟着大哥一路走到现在,天子从未苛待过他们,不仅每年都招待他们参加家宴,但有战功,更是不吝赏赐。
凭良心讲,陛下对他们没说的。
即使是他们所学的、为数不多的儒学知识,圣人也告诫他们,要忠君为国。
一边是对自己情深义重的大哥,一边是勤勉可敬的天子。
孙大胜等人夹在中间难受的一批。
都说忠孝难两全,可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忠义难两全。
众人商量不出个结果,徐文远便想起了刘家卫。
刘家卫打小就聪明,又跟他们一块玩到大,便想让他出出主意。
这其实是很冒险的事,对于刘家卫而言就更冒险了,毕竟这事儿原本跟诚意伯家是没关系的。
可刘家卫掺和进来,九族消消乐时,那就绝对跑不了。
刘家卫听了这话足足呆愣了三息时间。
之后,刘家卫十分郑重的站起身来,向徐文远、孙大胜等人躬身行礼,而后十分感动的道:
“诸位兄长能喊我来,将这么重要的事告诉小弟,小弟怎敢不用心。”
当初诚意伯遭东林党人攻讦,定国公、英国公他们力保,甚至与那群文官大打出手。
孙大胜他们从朱正良那儿抢来的银子,出去吃酒时总也少不了刘家卫。
孙大胜他们犯了事儿被老爹赶出家门时,基本都是住在诚意伯府避难。
何为兄弟?
八个字。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哎呀家卫,你这厮总是这般拘礼,你别怪哥哥们拉你进来就成,咱们也是没主意了。
咱们那群爹,个个靠不住。”孙大胜道。
众人纷纷点头。
刘家卫坐于桌前沉思片刻,眉头逐渐舒展开来,端起碗来喝了一口,发觉是酒,又放下。
王敬铎眼尖,看到刘家卫不再皱眉,立马知道这小子有办法,很有眼力见的给刘家卫倒了一杯茶。
“诸位兄长之所以担忧,想来是想起了陈桥兵变吧?”刘家卫十分平静的道。
见众人点头,刘家卫又道:
“可是兄长们有没有